当前位置:月暮鬼故事 > 长篇鬼故事 >

巧计惩贪官

时间:2021-03-16 09:24 | 栏目: 长篇鬼故事 | 点击:

点击全文阅读

巧计惩贪官

康熙三十八年,李振裕由刑部尚书调任为户部尚书。上任第一天,户部的许多官员都前来贺喜。虽然李振裕非常反感这种风气,但是为了熟悉自己的下属,也就以礼相待,安排了几桌酒菜,感谢他们的道贺。待到吃完筵席,大家也都各自回去,李振裕安排下人将所送的礼物都退了回去。到最后,却只剩下两个人,没有要走的意思。

李振裕走上前去,问道:“王大人,还有什么事吗?这位仁兄是?为何刚才宴席上一言未发呀?”

那位王大人鞠了一躬,道:“尚书大人,这位是我表弟,姓朱名富贵。他是一位小县的盐法道,负责盐的转运,今日特来给尚书大人道喜。”

朱富贵接着说:“尚书大人,给您道喜来了,还望以后尚书大人能够多多提携,将下官从那个地方调出来,我就是想到江浙一带去做盐法道。”

李振裕顿时明白了他们的来意,说道:“我初到户部,对盐的营运事务还不清楚,等过几日我了解清楚情况,再给你答复也不迟。”

那朱富贵听到要给他答复,高兴得忘了形,说道:“李大人请放心,只要能将我调到江浙,我一定不会忘记大人的大恩。”又指着旁边的一个大箱子说道:“这是下官小小的心意,望大人笑纳。”

李振裕见他是想要行贿,便说:“朱大人,别误会。我向来都是公事公办,绝不是贪赃枉法之徒。二位请回,有事咱们改日到府衙再说。”

他们二人一听,都面面相觑。二人只好作揖告辞。刚转身要走时,只听见李振裕说:“二位留步,请把你们的东西带走。”二人你看我,我看你,只好叫下人抬走。

李振裕越想这事越觉得有问题,于是他便前往府衙查看各地管盐的负责人的信息。

朱富贵确实是山西一个县的盐法道,可是连续几年,那个县的转运记录都有亏空,时常会有大的空缺,请求从外面调盐。一个小县城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食盐需求。李振裕觉得这个朱富贵一定是利用转运之机,偷偷地将官盐占为己有。再查朱富贵这个人,却更是奇怪。五年前档案是一片空白,转眼便成了盐法道,不知他是如何做上这盐法道的。

李振裕问管理档案室的洪老头,他回答说:“各地的盐法道因为不是转运使,所以受的约束小,他们常常是中饱私囊,从中牟取暴利。但他们大都与京城的大官勾结,销毁了他们所转运食盐的销售记录,因此都能逍遥法外。”

李振裕又问:“难道上一任户部尚书没有察觉吗?他怎么能坐视不管?”

洪老头回答道:“怎么不管,可是没能拿到他们的销售记录,不能将他们绳之以法呀!”

李振裕顿了顿,说:“看来要想一个杀一儆百的办法了。”他沉思了一会,把洪老头叫到身旁,低声的跟他说了些什么,然后叫他退下了。

第二天,李振裕遣人将朱富贵叫到府衙,屏退下人后,对他说:“经过对户部一些工作的了解,我决定把你派到浙江的一个县担任盐法道,你愿意去吗?”

再看那朱富贵,此时已喜形于色,连忙点着头回答说:“愿意,愿意,多谢大人栽培。”

“不过”,李振裕又开口了。朱富贵急忙打断他的话,说:“下官明白,这里人多口杂,尚书大人不必道破。”

李振裕笑了笑说:“那就好。”又说:“我有一个远房亲戚,他说想要去浙江玩玩,正好麻烦你将他带去。他是我的心腹,也想学学如何做食盐转运,你可要教教他啊。”

朱富贵连忙说:“大人尽管放心,您的心腹也就是我朱某的座上客,我绝对会倾我所能来教他。”

李振裕于是叫出洪老头,说道:“这位是朱大人,以后跟他好好学学转运,学得好我也给你安排一个职位。”又转身对朱富贵说:“你们即刻就赴任,千万别对别人提起此事,否则你的乌纱帽难保。”

那朱富贵得了天大的便宜,怎么不卖乖。他心想,传闻李振裕一向公正严明,看来也只是传说,谁能抵挡住金钱的诱惑呀?但口中却连连称是,与洪老头退了出去,当天就赶往浙江赴任去了。

话说朱富贵和洪老头来到住所,只见这里是个沿海小城,却有许多盐场,那朱富贵看到这番情景,真是心花怒放,想着自己发财的机会来了。洪老头却在心里想着,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笨蛋,不知死期将近了。于是朱富贵大肆盗取和购买官盐,囤积居奇,也偷偷地高价卖给非法盐商。

他们两个在浙江待了一年有余,洪老头记录下朱富贵的所有贪污官盐的罪证,还对朱富贵将官盐盗取囤积的地点做了详细的记载,对朱富贵分给他的好处也一一登记,分文未动。

这日,李振裕以巡访盐道为由,来到朱富贵负责的这个县城,一见到朱富贵,便将他拿下治罪。

朱富贵自知上当,却一口将罪名都推到洪老头身上。当洪老头将所有罪证摆到他面前时,他才知道,原来这一切都是李振裕安排好的,就等他上钩。

朱富贵想着自己不能就这样死去,死也要拉上一个垫背的。他举报王大人受贿。那王大人根本就不是他的表哥,而是接受了他的行贿,才答应引荐给尚书大人。待到所有事情查清,那朱富贵被处以终身监禁,没收家产。王大人被免去官职,没收全部家产。自此以后,盐道便安宁了许多。

康熙帝听说李振裕把自己的一块心病解决了,非常高兴,于是重用他,叫他督修太和殿,因此成就了一代名臣。

点击全文阅读

上一篇:晃公开基立潭溪
  
下一篇:叔侄殉国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