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16 09:03 | 栏目: 长篇鬼故事 | 点击:次
说到现今吉安陂下村的銮驾,自然就不能避开它曾经的主人——陂下胡氏开基祖胡晃。
胡晃,字君德,号乡山,为南唐庐陵刺史公胡霸公八世孙,为北宋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殿中侍、庐陵侯胡盛四世孙。北宋景德丙午年生于文陂甲村,从小天资聪慧,博览群书,过目不忘,满腹经纶,深通历代典故、秦汉文章,善奇谋应变,且自小修习家传武艺,英勇难挡,谦谦儒雅之中难掩大将风范,二十三岁即高中进士。
然而,胡晃却竭力摒弃一般文人酸腐清高的文士之气,讲究经纶世务,学以致用,向往战场杀敌,建功立业,因此虽高中进士、受官五六年,衣食无忧,俸禄优厚,仍觉得郁郁不得志,遂毅然于景yòu二年二十九岁时,赴皇城开封参加将官选拔考试。
当时恰逢范仲淹任开封知府,有“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之称,极为重视选贤任能,励精图治,锐意革新,讲究实效操行。这与胡晃报国理念不谋而合,旋即胡晃即通过考核,经范仲淹向朝廷举荐,安排边防军中任参军,商度策划,多适宜有效,为人所称道。
康定元年,狄青得范仲淹、韩琦等赏识,加之作战勇猛,屡建奇功,升迁之快,实为罕见。胡晃审时度势,又敬佩狄将军英勇神武,因此,主动请缨,愿为狄公麾下一参将。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胡晃本身是进士出身,满腹才学,在地方也为官数载,至京师得范仲淹提拔,虽在军中任参将,但也是受人尊重的;而狄青在其他官员眼里不过是一个地位卑贱、可以被利用的武人,虽位居高位,也难登大雅之堂。在宋朝那个重文轻武、以文治武的时代,胡晃此举可谓疯狂,饱受舆论压力,常遭白眼。但此时宋仁宗正值大作为初期,整顿边事,用人之际,胡晃此举被认为是大忠于朝廷,予以支持,风波才算告一段落。
狄青将军系武人出身,并无进士头衔,虽也深通文墨,智勇双全,但在那个大时代的氛围下,也自感惭愧遗憾。而听闻胡晃以堂堂进士参军之位甘愿寄身自己麾下,自是欣喜交加,丝毫不敢怠慢疏忽,尤其是知道胡晃才学过人,精通历代典故、秦汉文章,更是常以师礼待之,奉其为军师,进出皆呼“先生”。
皇yòu四年,广南暴乱,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自称仁惠皇帝,招兵买马,攻城略地,一直打到广东。狄青将军临危受命,为征广南大元帅,总领征讨军务;而刚服完母丧而归的胡晃直接被狄青举荐,官复原职,钦定为征广南军参将,随军出行。仁宗皇帝更是在垂拱殿为狄青等设宴饯行。
当时,狄青军未到广南时,宋军连吃败阵,军心动摇,更有个别将领心怀私利,贪功误国,结果大败而归,死伤惨重。狄青受命之后,深感责任重大,为重振军威、鼓舞士气而频频叹息,遂求计于先生,二人在账房里密谋一夜。翌日,狄青元帅即号令全军,整肃军纪,严惩不听号令之人,使军威大振。接着命令部队按兵不动,就地休养,同时大造声势地从各地调拨、屯集粮草;暗地里上表宋仁宗,说为了振奋君威,需要皇帝钦赐100枚正反字样图案皆为正面的钱币,希望尽快打造,星驰送往前线军中。
侬智高得到情报,认为狄青是要打阵地拉锯战,步步为营,近期内不会进攻,而己方也正可以借此时间修整,制定下一步应对之策,于是放松了警惕。
五天过后,朝廷圣旨下达,御赐狄青军100枚精致钱币,以示嘉奖,盼望凯旋之类。领旨谢恩之后,狄青与胡晃互对颜色,然后狄元帅便大声宣布:“皇恩浩荡,不辞劳苦,恩赐我前方将士100枚钱币,今日借此天威,占卜一卦,若所有钱币皆为正面则是天佑我大宋,此战必胜;若有一枚钱币不是正面,则是天亡我大宋,我狄青拔剑自刎,众将士也都各自逃散吧。”
此语一出,众将士皆呼不可,然狄元帅神情一凛:“军令如山倒。众位将士不必多说,狄某相信天佑我大宋的。”说着,将一盒钱币尽数抛向空中,落地之后,众将士一看,不得了,所有钱币皆是正面朝上,一时欢腾鼎沸。
止住喧哗后,狄青命人用箭镞将所有钱币都固定在地上,任何人不得擅动,而且派人日夜守护,待到全胜之日再来取回。此举一出,威震全军,所有将士都相信天佑大宋,此战必胜,一扫前段时间接连战败的颓废之气。
是夜,帅帐之中,狄青荣光满面,一个劲地向胡晃敬酒,称赞道:“先生此计甚妙,哈哈哈……”胡晃喝了一碗酒之后,说道:“此为连环计,前期麻痹敌人,鼓舞士气;后期则要惊扰敌人,瓦解其斗志……”二人又是密谋到深夜。
第二日一大早,狄青通令全军全副武装,各回营帐,安心睡觉,不准发出一丝声响。众将士觉得奇怪,但也都照做了。侬智高得到情报,昨日宋军声势浩大,喧哗吵闹,今日却一丝动静没有,暗觉奇怪,为此心神不宁。至傍晚,突然接到士兵报告,说宋军送来狄青亲笔书信,侬智高看后,更加犹豫不决,信中说道:“……宋廷昏庸无道,重文轻武,打压武人,不若将军心胸广阔,大容天下能人志士,今汉臣有幸遇将军,是遇明主,有心投靠。通过在下的雷霆手段,所有前线宋军尽皆归忠汉臣,愿率众军士投效将军,一举攻下开封,称帝封王。因所论机密,遂撤换所有军哨,并令所有将士入营帐休整,不得外出,更不得出声喧哗。此为保密之举,望将军不要顾虑,龙廷江山近在咫尺,望将军三思……”
而正在侬智高疑虑此信真假,想择一时间暗中与狄青接触时,狄青这边却命令全军,轻装步行,尽量减少声响,趁夜袭击叛军,众将士一听,个个喜形于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毕竟老天已经发下话来,此战必胜。
狄元帅此时也在为胡晃所授暗传书信、扰乱敌酋心智、趁乱袭击的计策叫好,而且胡晃再三叮嘱,诈降之计,以侬智高的心智,明日就会想明白,所以一定要趁他没有回过味来,予以迎头痛击。因此,狄青命胡晃坐镇中军,自己亲自率军突袭敌营昆仑关,毕竟首战对于士气的鼓舞尤为重要。接下来的事情自然就如预计的情形,叛军星夜遭袭,死伤大半,侬智高率残部溃逃,宋军大胜,士气空前高涨。
而此战的边关塘报自然是由胡晃执笔,首战得胜,奏捷凯旋在即,一时间脍炙人口,朝廷重臣之中亦有感慨:“不想狄青帐中竟有如此能人!”
而前方将士打了胜仗,随后又接到朝廷封赏,自是个个欢天喜地。而此时帐中密谈过后走出来的狄青、胡晃亦是一脸喜色,狄青更是通令全军,大摆筵席,尽情歌舞,三日不绝。喝完酒后,又暗地里命人放出风去,将此消息透漏给外人,同时又命各军士长秘密传达军令,三天内有大仗要打,各将士保持警惕,随时听候调遣;但是为了迷惑敌人,每个人要装成喝酒散漫、荒废军纪的样子。
帅帐中,狄青问道:“先生此计妙是妙,可那侬智高也非等闲之辈,何况有了上次的教训,您说他还会再次上当吗?”
“正因为他是一个聪明人,所以一定还会再上当。”胡晃说完一口将一碗酒喝干了,其实他也不敢肯定侬智高是否真的会再次上当,这一次也是赌一把,如果侬智高不上当的话,那就不配做他的对手。之后又与狄青商谋,暗中将狄青从西北带来的精锐设为伏兵,讨论出伏兵的位置及相关配置问题,此次要形成“关门打狗”之势,一举歼灭叛军。
在狄青与胡晃商讨作战计划时,侬智高与众叛将也在商讨对策。“根据情报,宋军狂欢三日,众将士对此有何看法?”侬智高简要地道出问题的关键,不愧为一代枭雄。
众将士你一言我一语,基本观点分为两类:一是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以一战,转败为胜;二是此中有诈,宜从长计议。
侬智高心智连转:狄青文武双全,军中更有一个神秘莫测的谋士,相信不会蠢到同样的计策会用两遍,况且宋军一向自诩为禁军,高傲自大,看不起武人,与辽、夏交战莫不如此,最后往往惨败却不知吸取教训,此次又突袭成功,狂欢三日未必是假。这也是我的唯一机会,再这样耗下去,朝廷有强大的后勤补给,而己方却没有,拖久了最终会失败,不如趁此机会,豪赌一把,成王败寇!最后,侬智高毅然决定,集结队伍,突袭宋军,反败为胜,直捣汴京。
侬智高军队一动,狄青就得到消息,一面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布置,一面从心底佩服自己这位先生。最后结果当然是侬智高军遭伏击,关门打狗,全军覆没,数十位高级将领被俘,而只有侬智高在一小队护卫的保护下,突围杀出,逃亡云南境内,最后抑郁而亡。
至此,宋军大获全胜,准备班师回朝,而狄青也为兑现当初诺言,回来取那100枚钱币,众将士怀着喜悦的心情问道元帅为什么能如此神奇地将所有钱币全部弄成正面朝上,还是有相当一部分高级将领持怀疑态度,但一直到现在才敢明说。狄青笑不语,捡起一枚钱币递给众将士,随口说了句:“这都是军师好计谋!”随后,哄的一声,所有在场将士都哈哈大笑,齐声呐喊:
“元帅真乃神人也!”
“军师真乃神人也!”
大军还朝后,仁宗大喜,敕封狄青为枢密使,掌管全国军务,而狄青也不居功自傲,直言陈述,这都是自己麾下军师胡晃的好计谋,才得以如此顺利平定叛乱。
仁宗对胡晃也是恩宠有加,赐胡晃御笔亲题嘉赞,另赐銮驾48件,可以此銮驾巡游全国,各地官员都要躬身礼拜,接待侍奉。但是,不知是什么原因,仁宗却并没有其他额外的封赏,胡晃也不好强求,一笑而过。
随后,范仲淹、狄青等一批正直忠义之士相继被排挤出朝廷或被迫害致死,胡晃也有些心灰意冷,尤其是只做了四年枢密使、年仅四十九岁的狄青被猜忌,外放陈州,迫害致死后,晃公更是萌生退意,处处小心。
嘉yòu戊戌,晃公回乡丁父忧,满三年,已经五十五岁的晃公向朝廷请辞告老还乡,态度坚决,仁宗只好应允。晃公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溯富水而上,尽赏江山美卷,最终为潭溪胜景所吸引,遂定居潭溪,至熙宁辛亥而殁,享年66岁,是为潭溪胡氏始迁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