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月暮鬼故事 > 长篇鬼故事 >

叔侄殉国

时间:2021-03-16 09:45 | 栏目: 长篇鬼故事 | 点击:

点击全文阅读

叔侄殉国

崇祯年间,江西吉水县盘谷村有一户人家同时出了两位尚书,即当时任兵部尚书的四朝老臣李邦华和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的侄子李日宣。

李邦华在朝期间因敢于直言,锐意改革戎政,而备受崇祯皇帝的器重,但也因此得罪了不少小人,也惹恼了皇帝,在其政治生涯中多次遭到贬官,又屡被起用。其侄也因性格耿直,顶撞皇帝而被打入监狱,又曾遭陷为东林党削籍,但因其为官清正、直言不讳,后又被崇祯皇帝起用任原职。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整个大明王朝颤抖哭泣的一天。大明王朝即将走到末路。李自成已经挥师北京,踏入了紫禁城,崇祯皇帝也只能带着满心的不甘走向煤山,吊死在树上。

“老爷,流贼已经进入内城了。”尽管仆人禀报的消息早已在自己的预料之中,李邦华的心还是不自主地颤动了一下,他走到窗户前对着皇宫的位置深深地作了三个揖,含泪说:“邦华死国难,请从先帝于地下矣!”

天要亡大明,他也无可奈何了,他已做好了随时殉国的准备。

天已黑,李邦华望向煤山方向,黑沉沉的天空一直往下压着,凌乱的风中裹带着零星的雨滴,这天黑的似乎不会再天明。这一夜李邦华不断地叹息、流泪,时时绕室彷徨,他以为他可以平静地等待那一刻的到来。可是毕竟是有遗憾的,他曾建议皇帝逃往南京的,他越想越认为,倘若皇上采纳了他的“南迁”建议,大明必不会有今日的亡国之祸。他身为左都御史,北京被围之前竟不能使皇上接纳他的“南迁”建议,北京被围之后,连上城察看防守情况也被城上太监们阻拦,想着这些情况,李邦华只能在摇晃的烛光下暗自痛哭。

第二日一大早,仆人便带来了崇祯皇帝昨日已殉国的消息。李邦华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仿佛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了。他走到书桌前卷起右手袖袍拿笔蘸墨,在粉墙上提了三句绝命诗:

堂堂丈夫兮圣贤为徒,

忠孝大节兮誓死靡渝,

临危受命兮吾无愧吾!

挥手写完,李邦华便一言不发地走出房门,只留下仆人在一旁不明就里,傻傻地盯着主人离开。李邦华正走向他的侄子李日宣家,他要和李日宣一起前往煤山脚下殉国!他的侄子也是一代忠良,事发前已经向他表达过自己的意愿,他这个做叔叔的何不先表个态主动邀约呢?

而此刻的李日宣在家也知道了崇祯皇帝殉国的消息,正准备和叔叔一起去煤山殉国。但无奈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一家老小死活也不同意李日宣扔下一大家子去殉国,家里正闹得一团乱。

“现在国都亡了,家还算家吗?况且叔叔他老人家都做好了殉国的准备,我也是大臣,又怎能因个人情况而苟活于世呢?”李日宣对着家人做最后解释,表明他去意已决。

这时,突然进来个家仆,在李日宣娘子甄氏身边耳语了几句,甄氏转而对李日宣说:“这样吧相公,如果叔叔来邀你一同去殉国,我们也不阻拦你了,叔叔要是没来,你便在家好好跟我们过日子如何?”

李日宣已经听说叔叔早已做好了随时殉国的准备,且自己也向叔叔表达过殉国的意思,叔叔肯定等不到他去,自己会来找他的,于是李日宣便胸有成竹地说了声:“好,就这么办。”

“那相公就先回屋歇着吧,等叔叔来了奴家再通知你。”

“不了,我就在这等叔叔吧。”李日宣怕家人瞒报,坚持自己在大厅等着。

这时站在不远处的家仆给甄氏使了个眼色。甄氏忙对李日宣说:“那也行,不过相公还是先回里屋换身干净衣裳吧,到时候叔叔来了,也好跟着上路。”

李日宣一想也对,先换好衣物,叔叔来了就可以随时走了,更何况叔叔也不可能正好这会儿来,于是便进里屋换衣服去了。

殊不知这正是甄氏的计谋,她早已叫人远远地在外看着,以便随时禀报。

此时李邦华已到了家门口。

“叔叔,您来了呀,有事吗?”甄氏忙到门口招呼。

“我侄日宣在家吗?”

“在啊,正在猪圈喂猪呢,您找日宣有事吗?先到家里坐会儿吧。”

“不了,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啊,那就不耽误您办事了,叔叔慢走。”

甄氏转身回屋长长地呼了口气,她的计谋生效,李日宣的命算是暂时保住了。

李邦华心里无限感慨,原来自己一直看重的侄子到了关键时刻也是会退缩的啊,连一头猪都舍不得,还要自己亲自去喂食,更何况要他的命去殉国呢!这也不能怪他,他上有老下有小,恐怕真是难以割舍,人各有志吧。于是李邦华独自一人前往煤山,自缢于煤山脚下以殉大明。

李日宣换好衣服,却迟迟不见叔叔来,疑是叔叔有后事还未处理好给耽误了,于是在家等着。这一等就是好几天,李日宣终于等不下去了,出了家门准备去找叔叔,没想走在大街上有人对他指指点点,才知道叔叔早已在李自成灭明后第二日殉国了,心中不免一阵绞痛,只恨叔叔食言,竟然独自一人前去殉国,留他在世间受人指点。

李日宣回到家中,进了里屋锁了门,终日不食而壮烈殉国。

点击全文阅读

上一篇:巧计惩贪官
  
下一篇:独眼才子刘凤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