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4 17:45 | 栏目: 灵异鬼故事 | 点击:次
沈培风双手正好捧在杯壁上,闻言一愣,片刻后,朝另一个杯子的方向移动一点,杯口和杯口轻轻相撞,收回来了,又才迟一步回答:“嗯。”
她脑子里运转的齿轮,遇上宋潇月总是有点迟钝、失灵,拖延着要比身体反应慢。
但慢归慢,总归还是能思考出一些东西。
“你说……你是脸盲,上次在咖啡厅你没认出我,那刚才……怎么又想起来了?”沈培风想,既然他们算“认识”了,那她稍微问一下,好奇一下,应该可以被允许吧?但她还是微微垂头,仿佛害怕直接看见对方拒绝的表情。
宋潇月没有拒绝,他将还剩三分之一的奶茶拿在手里,借助手指让它转一圈,又转回来。
“我是先天性脸盲,遗传我爸。”
他从一个听起来很远的过去开头,讲的内容和沈培风的问题无关,又有关,沈培风偏过一点头看他。
“我们没法辨认人脸,所有人在我们眼里都是空白的。”宋潇月从不隐瞒自己脸盲的事实,即便他的脸盲不是网络上那种玩笑似的对不上人脸和姓名,而是真的病症,但他并不为此自卑,一部分得益于性格,另一部分应该归功于父母给予他的欢乐积极的家庭环境。
小学、初中、高中,进入班级做自我介绍时他无一例外会在最后加上一句“我是脸盲”。小学会有同学借ʝƨɢ这点对他进行恶作剧,比如互换衣服误导他喊错人然后嬉笑着当一个笑话传遍全班,后来他们在小学毕业班会上也玩了这个游戏,他到现在还记得当他准确无误叫出所有人的名字时那些同学脸上夸张的惊讶、懊恼和为他欢呼的表情。
之后年级升高,宋潇月认人越来越厉害,很少再被“骗”。到了高中,大概是同龄人都浸润了足够多的品德教育,没人再放肆地来跟他玩“你猜我是谁”,只有零星几个大胆地直接问他脸盲是什么感觉,宋潇月耐心回答,但遗憾的是,第一年他并没有交到比较要好的朋友。多数时候,他是个较为被动的人,其他人不进一步,他很少会主动往前——“独自”对他而言并不可怕,反而有时会更舒服。
第二年文理分班后,唐西成为他后桌,觉得他稀奇,经常拉着他问一些类似于“你脸盲你还认识我”“你脸盲成绩还这么好”“脸盲的人都长得帅吗”的奇怪问题,一来二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熟悉成了一起吃午饭、周末约球的关系,顺带还有唐西同班的青梅竹马蒋颐雯,他们三个人成了好朋友。
——他和她也会成为朋友吗?
宋潇月思绪忽然拐进岔路,目光移向侧面,猝不及防对上了沈培风怔愣的双眼。那里面直白的惊讶和不安像一滴雨“啪嗒”一声落在了他心里,小小一点动静,是可以忽略的。但宋潇月顿了顿,说:“其实不要紧,只是认人比较麻烦。”
7.“因为你是姐姐。”
四五岁的时候,宋潇月觉得这个病很可怕,每个人的脸都一样,没有五官,声音混乱,一旦移动起来就像一个个白色的重影,他连爸爸妈妈都认不出来,沮丧、恐慌、无助、不敢动、不敢说话、想退到哪里躲起来……仿佛身处一场没有尽头的恐怖片。即便父母陪他参加专门的心理辅导,帮他训练认人的小技巧,但他仍然不爱说话,周末除了看书就是弹琴,不愿意出门,只黏着父母。
随着年龄增长,才渐渐变得不那么“要紧”。
现在的宋潇月过年不会叫错亲戚,节假日可以一个人出门,面对陌生路人也能自如地帮忙指路或捡起东西追上去还。
他已经认同了“脸盲”是一件无所谓的事,医学界找不到治愈的方法,没关系,反正它不妨碍他拥有父母、朋友、爱好、成就,它对他的人生无足轻重。
但沈培风的表情不是那么回事——至少宋潇月做不到吊儿郎当地对一个温柔善良的、真切为你担忧的人开玩笑说“小题大做”。
感觉那也很对不起他们共享的三个巧合。
宋潇月不是社交达人,但一向自认双商不低,嘴并不笨,这会儿却稍显拙劣地转移了话题:“你想知道我怎么认出咖啡厅那个人是你?”
沈培风感觉宋潇月还没有说很多句话,突然就跳到了自己最好奇的问题,于是下意识问:“嗯……为什么?”
“穿着、声音、神态、气味、脚步、说话习惯、身形姿势,脸盲可以靠这些认人。”宋潇月一一列举。这是一种统一答案,也是他们这类人群想要分辨他人的唯一办法,观察。
他们用一个个“标签”将人和物捏成固定而特别的形状,存在记忆里,通过刻意的锻炼争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快地识别周围的一切。
沈培风恍然大悟,想了会儿却更疑惑了:“可是上次……”
宋潇月了然地指了指唇角。
沈培风似懂非懂。
宋潇月说:“因为你笑得不一样。”
唐西给宋潇月的第一印象是需要轻微仰视的身高和宏亮的嗓门,蒋颐雯则是圆框眼镜、偶尔一针见血的毒舌和随意支使唐西的亲昵态度。
而沈培风留在宋潇月心里与众不同的“标签”是笑容。
表情是很神奇的印记,专属于做出它的那个人。对普通人来说,微笑和大笑是不同的,抿嘴笑和露齿笑是不同的;但对宋潇月来说,微笑和微笑是不同的,大笑和大笑也是不同的,没有哪一种可以划分为同类别的笑真的一模一样。脸盲对每一点细微的差别都异常敏感。
在雨刚停的那个车站,沈培风笑得像——小孩、春天、新鲜还带露珠的花、七色斑斓的虹光。这是宋潇月能想到的比喻,简而言之就是灿烂明亮、不知世故。
他不知道沈培风长得漂亮还是平庸,但她的笑容感染力十足,特别得让人心生喜悦。
但在咖啡店,沈培风的“笑”像隔了一层雾化玻璃,和大多餐厅或商场的服务人员露出的营业笑容相差无几,一种疲惫、公式化、不掺杂真实感情的标准角度。
是一个人,却像两个人,一个她,一个“她”。
这就是为什么上次宋潇月总觉得像在哪里见过沈培风,却始终不能确定。
认出你,是因为你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