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1 11:25 | 栏目: 原创鬼故事 | 点击:次
陈杏像是要把她刻进脑海里:“我走了,你在家好好的,有事便让人送信到承德布庄。”
“嗯,路上小心。”
“好。”
赵石应下,翻身上马,不舍的又看了陈杏一眼,这才一扬鞭带着马车离去,溅起一路尘土。
送走赵石,陈杏转过身准备回院子,眼角不经意瞥到墙边隐去的一缕衣角,等追过去查看时却没看到人影。
放下心中的疑惑,陈杏关上院门,看来是时候将搬家提上日程了,不然等自己卖簪花和染布的事情传开之后,只怕村里有心人会起歪心思。
东厢房刘氏正在做簪花,自从家里做簪花生意之后,她也不出去闲聊了,每日就耐着性子做着重复性的工作。
见陈杏过来,这才停下手中的动作,抬头看去:“布匹都拉走了?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再定?”
“都拉走了,这次定下的布匹他们还没开始卖,哪有那么快就定下一批,若是卖的好再定也要等半旬左右。”
听到这话,刘氏低头接着做起簪花,这可都是实打实的钱啊。
陈杏也拿起一旁的针线做起来,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手上动作不停。
做了一会儿簪花,见时辰已近午时,陈芙她们也该回来了,两人便起身去做饭。
然而陈杏和刘氏做好饭等了又等,眼瞅着马上到未时几人还没回来,都担忧起来。
不会路上出什么事了吧?
正等的焦急准备借辆马车去镇上看看时,陈芙一行人终于回来了。
从马车上下来的众人皆神色忿忿。
“你们可算回来了,今日怎么那么久才回来,足足比前几日晚了一个多时辰?”刘氏看着几人从马车上下来,忙问道。
第73章降价
第73章降价
陈芙起身朝屋内走去,忿忿开口:“今日我们一起,便看到集市上突然多了好多和我们年纪相似的姑娘也在卖簪花。”
“他们卖的簪花和我们的除了颜色,用的簪子和做的花型都相似,价格还比我们低,卖六文钱一支,这才卖的慢了些,耽搁回来的时间。”接话庄嬷嬷观察的更为细致,几人的神情都带着焦虑和气愤。
见此情形,陈杏并不意外,簪花制作方法简单,被人学去并不意外。
“你们别生气了,簪花的样子可以仿制,但是颜色他们是仿制不来的。”陈杏柔声安慰。
陈芙几人听到这话,才回过味来,是啊,她们做的簪花颜色也仍旧是独一份的,别人想学也学不来。
“杏儿,你可真厉害!”陈芙由衷赞叹。
陈杏这几日被夸的太多,心虚不已,她才不厉害,厉害的是现代保存的染色资料,有了他们,陈杏才能按照先人的智慧制作出染料。
不过仿制品的出现,也让陈杏调整了计划:“娘,表姐,刚刚庄嬷嬷说仿制我们的簪花价格是6文钱,我们明日再去卖时,也将价格调整为6文钱,这样可以挽回一些流失的顾客。”
“是这个理,可万一他们再降价,我们也要跟着降价吗?”刘氏发问,要知道,一支簪花少一文钱,一百支就是一百文,积少成多啊。
“当然不是。”陈杏说道:“一个物品的价格,在于市场的定位,我们的簪花颜色在清远镇算是头一份,价格自然不能下滑太多,6文是最低价。”
“等我们发现6文也不好卖时,便降价为4文钱卖给愿意代为售卖的店铺,我们只赚取一个人工费,也省的每日在集市上吆喝。”
陈芙还是第一个想通的人,她合掌轻拍几下,为陈杏这个点子叫绝:“是了,将每日去集市售卖的时间节省下来,我们便可以在家做出更多的簪花卖给他们。”
“表姐说的不错,”陈杏惊叹陈芙的敏感度:“我们还可以和想要代为售卖的店铺签个协议,定簪花要先付五成定金,这样即使他们毁约,五成定金也有的赚。”
陈杏这个点子赢得众人的一致好评。
连庄嬷嬷这样老道的人也感慨:“姑娘若是个男儿身,必定可以在朝堂之上有一番作为!”
“女子不比男儿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上不得朝堂,他日我若能将商行做到最大,也算是有作为!”陈杏忍不住道。
庄嬷嬷这番话,流露出这个世道重男轻女的看法,要想改变一个时代人的观点,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
她在心里给默默给自己树立了一个目标,一定要让女子也能在这世道尽可能独立出来,有更多选择,而不是只能到了年纪嫁人,生子,操劳一辈子后默默无闻的离世。
接下来的时间里众人努力赶制簪花,争取能多卖一些。
等到带去的簪花剩下足有半袋还没卖完的时候,距离被仿制簪花的时候才过去四天。
第74章表姐上门
第74章表姐上门
陈杏依照庄嬷嬷的看法,再结合自己的想法做出了一份“批售合同”,专门用于和那些愿意售卖簪花的店家签订。
而谈合作,则是交给陈芙和红月,她们主仆二人脑子活泛,再加上陈芙官家小姐的气度和簪花生意的火热,基本上十家店铺有七家都愿意代为售卖。
一个激动之下,合同便签多了,此刻看着足足一万五千只的簪花合同和收上来的定金,陈芙和陈杏面面相觑。
钱都收了,还能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为了能在规定的日期里交上货,陈杏和陈芙拉着刘氏开始想着村里哪家小媳妇大姑娘嘴严勤快,人品还好,准备扩充人手。
找寻人手的工作主要还是靠刘氏,没办法,陈杏不爱出门,陈芙一年到头来这里的日子也屈指可数,刘氏还真想到一个合适的人选:“你还记得娘常去闲聊的黄婶吗,她世代都是陈家村的人,又是个热心肠,谁家有难都会搭把手,在村里谁提起她都说不出半个不字,不如把招人的活计交给她?”
“也好,女儿相信娘的眼光。”陈杏点头答应。
人定下了,可是招工的价钱又该怎么定?三人商讨半天才做下决定,每做十支簪花,便给1文钱,只能在陈家做,不能带回家。
别看一文钱少,对针线活熟悉的人来说一个时辰便能做出近六十支簪花,算下来便是六文钱,每日做五个时辰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