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03 09:18 | 栏目: 故事会 | 点击:次
随波逐流的人“被迫”地融入进来也很难翻起什么浪花,这不刚有点苗头就被一个雷鸣般的声音淹没了下去。
“家走,丢人现眼的东西。”
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之一,武家老爷子武仁义,八十岁的高龄说起话来依旧如雷贯耳,吓得那起哄的人再也不敢吱声。
“阁子,你继续说。”
说到这东阁便提了一句闲话。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的西河村前几年种植蒜黄,几乎家家户户都种,那后来为什么不种了呢?”
苏宁顺嘴回道:“是不是就因为蔬菜大棚?”
东阁点了点头,“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蔬菜大棚的兴起,我为什么要搞这个蔬菜大棚呢?”
“挣钱呗。”
有嘴快的村民煽呼了一嗓子。
东阁继续说道:“挣钱当然是一方面,但更主要的是为我们村搞一个菜篮子。”
“那咱们种什么啊?”
会议逐渐步入正轨,村民们也开始询问各自关心的问题。
东阁一一作答。
“我和乔技术员商量后决定把三十亩大棚分成三份,各自十亩,分别种黄瓜、西红柿和育苗。”
村民议论一番后又有人提问。
“三十亩地就种这么两样,那咱们天天吃西红柿和黄瓜啊?”
“当然不是,不是还有白菜呢吗?而且现在咱们反季蔬菜这么多,咱们吃不了的可以拿去卖掉,然后换咱们需要的东西。”
“你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吗?”又有匿名的村民开始呛话,“那还不如直接发钱。”
当然也有村民不惯着,“你给我闭嘴吧你,你忘了当初非典时阁子往外送猪,就你拦的起劲儿。”
东阁也不恼,笑呵呵的解释道:“我们农民大多有这么一个情节,叫做家里有粮心理不慌。”
村民一片哄笑。
东阁继续说道:“现在呢我们不但有粮,还有肉,以后还会有菜。”
乔斌接茬提了一句,“西红柿和黄瓜呢只是暂时,将来我们的大棚越来越大,各种各样的蔬菜都会摆上我们的餐桌。”
东方玉随口问道:“阁子,你不是说还有十亩是育苗吗?育什么苗?”
东阁当即回话道:“这个呢就是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问题。”
他把目光投向乔斌,对方接茬说道:“目前呢我们只有三十亩大棚,还有二百多亩的蔬菜基地呢,种什么?然后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东方玉恍然道:“这么说这这个育苗就是给应季蔬菜培育的秧苗?”
“对,比如我们外面种甜瓜,应季的话一般需要五月中旬才可以播种,哪怕覆膜也得在五月份。”
乔斌喝了口水继续讲解。
“大棚育苗呢我们四月份甚至三月份就可以搞,然后直接移苗,至少可以提前一个月成熟。”
“要是这样搞的话是不是又需要大量的人手?”
“对,我们提前上市的瓜果价格上肯定要高一些,虽然增加了人力成本但也给大家提供了就业岗位。”
“搞这么复杂干什么?直接发钱不得了?”
又有匿名村民起哄。
高良和严肃起来,凝重发言。
“我们村搞这个合作社是为了大家共同富裕,但不是为了养一群懒汉,人家辛勤劳动为什么和好吃懒做的人享受同样的待遇?”
巡视一圈儿见无人反驳他继续说道:“今天我也不怕把话挑明,我们想方设法地提供就业岗位就是为了多劳多得。”
村民们顿时议论起来,刘衡适时地解释了一句。
“这个人工成本也是要算在集体账目中的,你不干活等于是你的分红分给了别人一部分,这样多劳多得不就体现出来吗?”
这时有村民发言道:“这样的话对我们有正式工作的人来说是不是不公平。”
高良和面带微笑语气却几乎让人胆寒。
“那你说说看,怎么个不公平法?”
这位村民吱唔半天没个准话,一位老人家当即训斥道:“你要嫌上班儿挣得少可以回来种地?”
村民们又开始议论纷纷,又明白人发言道:“我觉得这样挺好,我们有工作的人虽然看起来吃亏,但实际上占了大便宜。”
这位带着眼镜,衣冠楚楚,一看就是就业下来的大学生。
感觉到村民的目光他略微有点尴尬,但还是有条不紊地解释起来。
“我们在外面再怎么说也比在家种地工资高吧?然后家里呢也不用操心,地有人种、饭有人管,等于是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这样我们可以放心地在外面打拼。”
这位村民的话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认可,大家纷纷附和,一时间群情激扬。
又有一位村民激动的发言。
“我爸妈走得早,我常年在外打工,家里五亩多地都是我媳妇儿一个人搞,我心疼啊。”
只听他声音哽咽引得了许多中年人的共鸣。
“但没办法,种地没办法养家啊!现在好了,地有人种,然后又有分红,这样的好事上哪儿找去。”
一位女性村民忍不住高呼起来,“最重要是,我们去地里干活还有钱拿。”
第169章 雕刻厂
人世间最难忘怀的莫过于年少时的轻狂,那曾经的情感幼稚却充满真挚。
东冬冬回到家连脚都没洗便窜上了床。
凤霞本来还想问问对象的事,一看大儿子睡了觉便也作罢。
听着老妈远去的脚步声东冬冬暗暗的松了口气,但他也知道这事躲不过去。
他取了手机发了个短信,“我妈知道咱俩的事了,能给个准信儿吗?”
等了一会儿也没回信儿,不知不觉的竟睡了过去。
一座三层的阁楼上,一位侠客身负宝剑杵立在楼顶。
一位白衣仙子飘然而至,只见她玉面朱颜,浓眉大眼。
“你就是浪子情圣浣溪沙!”
“你就是长水女侠云轩雨!”
呲啷,两把宝剑同时出鞘,一长一短,一黑一白。
电光火石之间便是一番激烈的交手。
“哎,我怎么飞不起来了……”
眼看着剑锋抵进,失去轻功的东冬冬吓得亡魂大冒。
“咚、咚、咚……”
心跳声、呼唤声,伴随着轻轻的推搡,东冬冬蹭地坐了起来,他长长的松了口气,原来是做了一个梦。
但不知,这是美梦还是噩梦?
“做梦来啊?”
“我梦见你骑车子带我去串亲戚,走在一个特别高的铁道桥上。”
东冬冬一边儿穿衣服一边儿信口胡诌。
“突然来了一列火车把我掀了下来,我这正往下掉呢你把我叫醒了,幸亏你来得及时我才没有掉到河里。”
凤霞忍不住乐出声来,“你忒能糊弄,还上班吗?”
“去啊。”
“这都八点了。”
“我们那儿早点晚点没事。”
“那你还吃饭吗?”
“你给我煮碗方便面吧。”
凤霞去煮面,东冬冬如厕洗漱不必细说,唏了呼噜的吃了饭便来到了金山tຊ雕刻厂。
厂子上没挂着牌子,两个石狮子便是标志,但是不知道的人也很难联想到这户人家的后面藏着一个雕刻厂。
东冬冬换了工作服来到车间,一开门嗡嗡的机器声充斥了耳膜。
靠近门口的一位同事是个大高个,名叫句建国,他笑呵呵地打过招呼。
“咋来晚啦?”
“起晚了。”
刚说了两句话又一位同事招呼他。
“嘿,冬、过来。”
“咋了?”
东冬冬凑过来一边系扣子一边询问。
“相机给你拿回来了。”
“这么快。”
“走得顺风。”
“什么牌儿的?多少钱?”
“我还有个旧电脑你要不?”
“什么牌儿?”
“啧,你咋竟关注这个。没牌儿,我自己攒的……”
“相机也是你自己攒的?”
同事当场噎住,郁闷的继续询问。
“我又新攒了一个配置高的,这个旧的你现在用合适。用个一年半载你也差不多熟悉了,到时候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