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14 14:19 | 栏目: 长篇鬼故事 | 点击:次
明嘉靖癸丑年间,今吉水县盘谷镇谷村有个叫李廷谏的人。廷谏年少时,家里很穷,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只留下小廷谏和母亲相依为命。廷谏母亲因为丈夫的早逝,整天以泪洗面,悲伤过度;再加上沉重的家庭负担:白天就给邻里缝补衣物以维持生计,晚上就得照顾又哭又闹的小廷谏。身体每况愈下,经常是久病缠身、卧床不起,因此也就无力于对廷谏的管教。
廷谏母亲也是一个知书达理之人,也想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能让他有出息,从而光宗耀祖,不辜负丈夫的在天之灵,这样她也就对得起死去的丈夫。而事实上,她很清楚自己的身体,不知道哪天就撒手人寰了,留下儿子一个人孤苦伶仃在这个世上。每当想到这里,廷谏母亲就背着小廷谏偷偷地流眼泪。
廷谏从小就性情孤僻。行事怪异,不愿与人交往,更不喜欢读书识字。廷谏母亲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把替别人缝补衣物挣来的钱请求私塾先生收留小廷谏在学堂上学,可是小廷谏却不能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上课时经常三心二意、开小差,不认真听讲,有时还捉弄先生。
有一次,吃过早饭,小廷谏就和同学上学去了,临走时他拿起了早已准备好的一个小瓶子把它藏进了书包里,原来他们约好了在去学堂之前,一起到田间捉蛐蛐玩。田间蛐蛐欢叫的厉害,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们捉了很多,瓶子都装不下了。
“够了!够了!现在是什么时辰了,我们捉了那么多蛐蛐,该去学堂了,不然又要挨夫子罚。”同伴着急地说。
“糟了!糟了!快到中午了,你看太阳已经在我们头顶了。”两人匆匆往学堂赶,连装蛐蛐的瓶子都不要了。
只见两人赶到学堂,心里暗想:“夫子看不见我,夫子看不见我。”可是夫子哪里这么好糊弄,一眼就看到了他们。夫子走下讲台,来到李廷谏身边,愤怒地说道:“李廷谏,你又迟到了!把手伸出来,看你下次还敢不敢。”夫子拿起教鞭就往廷谏的小手上打去。“李廷谏,你既然来的这么晚,那我们上次学的课文你一定能背诵了?”夫子就叫小廷谏站起来背诵几天前讲的《三字经》,廷谏站在那里吱吱呜呜半天,嘴里竟然吐不出半个字,引来同学的一阵嘘唏声。夫子大怒,继而罚他站着上课,廷谏难堪地低垂着头,面红耳赤地不说一句话,发誓要好好报复一下老师。
放学后,李廷谏在夫子回家的必经之路上精心挖了一个陷阱,陷阱顶部铺上花草。夫子从那经过,不小心掉进陷阱里去了,脚也扭伤了。廷谏自以为出了口恶气,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待廷谏稍长,母亲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而廷谏却整天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常跟村里的一帮赌徒、痞子混在一起。母亲多次劝告:“儿子啊,男儿应该志存高远,你不能整天跟着他们那些人混日子,没出息,他们会害了你的。”廷谏不听,仍然继续跟随他们出入于村里的大小赌馆,可赌博这种事,输了想赢回来,赢了之后也不会见好就收,还想赢更大的,所以经常是输得身无分文,被踢打出门外。
这天,廷谏像往常一样从赌馆出来回到家中,却看到母亲躺在床上,已是奄奄一息。廷谏望着形容枯槁的母亲,竟不敢相信那就是自己的母亲,廷谏跪在母亲身旁,第一次伤心地哭了。
睡梦中母亲听到了抽泣声,她慢慢地睁开了眼睛,看着低头痛哭的儿子,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儿子的头,用微弱的声音说:“我儿莫哭,为娘不能再照顾你了,望我儿好好做人,不负你爹和我在天之灵。”说完,枯柴干枝一样瘦小的手从廷谏头上滑落下去。此时,屋里安静得可怕,只留下廷谏的哭泣声久久萦绕。
母亲在世时,家里的钱财都让廷谏拿去赌了,现在家徒四壁,一贫如洗,除了几件破败的家具,几件破旧衣物,一床不知道缝补了多少次的破棉被之外,什么都没有。家里没钱,廷谏只得到处借钱安葬母亲,可村里人知道他的为人,又喜欢赌博,怕他还不起钱,没有一个人敢把钱借给他。廷谏耷拉着个脑袋,只好试着向唯一的舅舅借钱,希望舅舅看在死去母亲的分上,可以借点钱让他好好安葬母亲,舅舅实在熬不过廷谏,也希望他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就把钱给了他。
廷谏带着从舅舅家里借来的钱回到家里,本打算立刻安葬母亲,可村里的那帮赌徒又来找他去赌博。
“听说村东又开了家赌坊,走,兄弟,我们发财去!”那帮赌徒边说边拉廷谏出门。
“不!不!我不赌博了。我娘临走时叫我好好做人,你们自个去吧,别再叫我。”
“哼!想好好做人,没那么容易。上了这条船就得走这条道。”无论廷谏怎么敌抗,硬是被拉出去了,就这样,廷谏把从舅舅家借来葬母的钱也输得一干二净。
从赌馆出来,外面正下着大雨,电闪雷鸣的,街道上看不到一个人影,只有他一个人孤零零地走着,廷谏害怕极了。想到没钱给母亲买棺木,内心痛苦不堪、后悔不已。这可怎么办呢?
回到家里,廷谏跪在母亲的床边,痛哭流涕:“娘啊,儿子不孝呀……儿没用,让您死了都不得安息!”说着说着,哭得更厉害了。可这又有什么用呢,后悔已经太迟了。廷谏只好编织了一张草席,把母亲裹在里面,用绳子捆绑好,趁着天黑,把母亲放在村外的一条深沟里,顺着流水冲刷下来的泥土就把母亲草草埋葬了。
第二天清早,舅舅来到家中,问廷谏说到:“你把你母亲安葬在哪了?我想去祭拜祭拜。”
听到舅舅说要到母亲的坟上看看,廷谏吓得额头直冒冷汗,支支吾吾不知怎么回答。舅舅见他神情不对,说话躲躲闪闪的,知道情况不对,肯定是出事了,再三逼问,廷谏明白欺瞒不过,只好将他把钱赌输了,编草席安葬母亲的事告诉了舅舅。气得舅舅火冒三丈,厉声骂道:“你个不肖子,你怎么对得起你死去的父母啊,留你何用!”
廷谏跪在地上,使劲磕头,请求舅舅原谅。可事情已经到这般地步,舅舅又能拿他怎么样呢?只好作罢。
事后,廷谏就带着舅舅来到安葬母亲的地点。经过一夜的大雨,那个地方已经被流沙乱石掩埋,山地隆起,凹凸不平。舅舅看见坟地这般凄惨的景象,心中的怒火不免又升起,瞥了一眼廷谏,廷谏扑通一声跪倒在坟前。
就在此时,有一老者骑着一匹毛驴从远处缓缓走来,嘴里还不停念叨着:“福人葬福地,人死地花开。”
廷谏感到非常好奇,不得其解,请求老者道:“老丈慢走,可否请教刚才所吟何意?”
老者说道:“吾乃此地一地仙,观公子相貌,他日必定富贵!”
廷谏惭愧,说道:“吾一登徒浪子,家徒四壁,别无所长,何来富贵可言?老丈莫要拿我寻开心。”
舅舅也不明白其中奥秘,作揖向地仙请教:“还请老者明言。”
地仙指着那块隆起的沙土问道:“汝母亲可是安葬在此?”
廷谏答道:“是的。”
地仙再问:“汝以何葬之?”廷谏说:“吾不肖,只因把钱都输光了,慌乱之中,只得用草席安葬母亲,请老神仙救命。”说完跪求在地。
地仙扶起廷谏,说道:“吾观此地形乃卧马形,需得用稻草喂养方可,若用棺木则凶矣。你错有错着,撞上了,他日必有后福!此所谓福人葬福地,人死地花开。”说罢,老者扬长而去,消失的无影无踪。
从此以后,李廷谏在舅舅的帮助下悔过自新,重新做人,发奋读书。有趣的是,明万历三十一年,他与他的儿子李邦华一同参加乡试而中举人,累赠尚书,为大明江山社稷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他晚年,每当想起年轻时候的这段故事,仍然羞愧难当,愧疚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