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4 16:14 | 栏目: 真实鬼故事 | 点击:次
当天闹得不欢而散后,事件开始迅速在整个圈子里发酵。
我能感受到别人对我异样的眼光,好像已经将我钉在了好大喜功的耻辱柱上。
顾老想出面帮我压下这件事,被我阻止了。
「小江啊,我知道你不是这样的人!」
我洒脱地点了点头:「您相信我就行啦!」
「可是——」
「顾老师,世人都相信自己看到的或者听到的,这就是他们所谓的证据。您虽然德高望重,但您说的话做的事都是您的个人意愿,也许那些人会为了给您面子当面不再说什么,但您又怎么能管得住人家背后的所思所想呢?他们只会觉得我们在用身份地位欲盖弥彰。我不是没有反击手段,只是还没到时候。既然您相信我,能不能再等一等我,让我自己来证明,我不是那样的人?」
8.
我没有在意外界的议论纷纷,反而将时间重新花在了实验上。
所有人都以为我是心虚了,宋允书和周紫苒甚至在各个访谈节目上有意无意地提起这一段插曲。网络上开始出现了对我人身攻击的网暴,甚至于我在住所和实验室收到了大量威胁我生命安全的快递。
直到一个月后,我在显微镜下看到那个存活着的再生细胞,我才掏出手机,给我在电视台工作的朋友打去了一个电话。
「你说什么?」他惊讶得声音都带上了些许尖锐。
「我说我要『斗学』,不知道你们电视台愿不愿意搞这个节目。如果你们不想弄,我可以再去问问别人。」
「江晚吟,你真是我的大恩人!弄啊,怎么不弄!我这个季度的奖金就靠你了!到时候一定请你吃顿好的!」
他的行动力还挺强的,很快就用电视台的名义官方发了个战帖给周紫苒和宋允书。
这件事本来就闹得沸沸扬扬,不仅是学术界,就连普通群众都津津乐道。
周紫苒自然不好拒绝,当众答应了要与我「斗学」。不过她说宋允书是她的伙伴,所以要求宋允书也一起参加。
我本来就默认了他们两个一起上的,所以并未对此多说什么。
时间很快就到了「斗学」当天,这是一个直播节目,所有人还能时时看到观众们的弹幕反馈。
我站在舞台的一侧,看着周紫苒和宋允书打扮得人模狗样地相携而来,就像看着一对小丑一样。
弹幕很快开始在前面的显示器播放,密密麻麻,看样子观看人数竟然不少。
也是,世人皆慕强,这「斗学」又特别新颖,吸引人来看也是自然的。
我眯了眯眼,随意地看了几条弹幕,都是夸周紫苒和宋允书的。
「姐姐好美,哥哥好帅,好配啊!」
「怎么学术界的人长得也这么好看啊,打破了我的固有观念!」
我冷笑出声,果然,人都是会被表象所迷惑的。
「江晚吟虽然长得也不错,但有棱有角,过于锋利,一看就不好惹!」
「同感,怪不得能干出厚脸皮的事!」
「我看了那些流出来的材料,她每次遇到困难都是紫苒姐姐帮她指出问题,她怎么好意思独占功劳的啊!」
……
弹幕纷纷扰扰,节目组乐开了花。
朋友跑上来给我竖了竖大拇指:「多亏你啦,我的绩效工资有望了!」
我牵起嘴角笑了笑:「你还不快点开始,我这被骂得就要跑了,我看你还有没有绩效工资可拿!」
他忙拱手讨饶,示意编导立刻开场。
等周紫苒他们跟观众问好并将过往履历一一介绍之后,我只随意地说了句:「大家好,我是江晚吟。」
各种表扬他们的弹幕中夹杂了一条:「难道你们不觉得江晚吟有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霸气吗?」
「没觉得,你可别乱觉得!」
「她是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吧,毕竟都是靠别人!」
不管网友再说些什么,我只是淡定地整理着我手上的研究材料。
主持人开始介绍本次「斗学」的斗法。
我们双方目前的争议在于生物再生这一研究课题到底是哪方做出的贡献更大,谁对这个研究课题有主导作用。
所以,此番「斗学」自然要围绕这个研究课题展开。
因为太过于专业,如果斗些专业知识的话一般人其实是无法理解的,那也就没有必要做这个直播节目了。
不过,生物再生的研究成果其实是为了服务修复疗法的,也就是要运用到临床研究中去的,所以是要经过大量细胞再生实验的。而这些显微镜下的细胞将会直观地呈现出到底谁才是掌握这项研究的人。
闻言,还在跟弹幕友好互动的周紫苒突然脸色惨白,挥舞的手僵在半空,一动也不动。
还好宋允书立刻握住她的手,安慰道:「这些小事还用不着你亲自上场,我来做就好了。」
弹幕立刻刷屏:
「这个 CP 我嗑定了!」
「生活很苦,我的 CP 很甜!」
但也有几个不合群的说了些「怎么感觉周紫苒很慌张的样子啊!」「周紫苒不会是连实验都不会做吧?」「这真的是写得出 SCI 的人该有的反应吗?」之类的反驳,但都被大量的 CP 粉刷屏,很难捕捉到。
主持人问我:「江小姐,由宋先生上场比试您这边?」
「没关系。我既然让他们一起来了,就无所谓他们谁上!」
我不屑的眼神好像刺痛了宋允书一般,他握了握拳,但到底没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什么难听的话。
很快,工作人员就推上来了两个专业的显微镜仪器。
我穿上我平时的白大褂,示意宋允书可以先选。他冷哼一声,自傲地走到了离他近的那一台显微镜前面。
我耸了耸肩,慢条斯理地走到另一台前。
生物细胞治疗是生物医学再生新技术,把来源于自己或他人的生物细胞,通过实验室培养扩增到足够数量和质量,再采取血管输注和局部注射等方式注入人体,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而我跟宋允书要比拼的就是,谁能将生物细胞率先扩增到足够数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