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0 10:49 | 栏目: 故事会 | 点击:次
先前忘了说了,帝王发的评论都是金灿灿的,普通人都是简单的白字,有脑子的人都知道这句是始皇帝发的。
嬴政之前就决定阿房宫先不修了,反正天幕也说过未来阿房宫只有一个地基存在,算了算了。
秦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之前政令就发了出去,咸阳的黔首早前就得知了这个政策。
可偏远地方的人此时看到陛下的评论才得知,现在都高兴起来。
陛下因为天幕,把他的目光看向了他们这些黔首。
黔首们感谢天幕,也感谢陛下。
(秦-××:谢陛下。)
……
一连串顶着秦的人出来发言。
嬴政心下一动,这天幕可以用来传达政令啊。
大秦疆域辽阔,政令有时传达并不及时,这个天幕连不识字的黔首都能识字发言,不用来传达政令就太可惜了。
[……演太过了各位。]
脑子灵活的人都从这次互动中看出来了。
皇帝们自然也不例外,准备以后利用天幕来发布政令,这样全天下百姓就能更清楚地了解了。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卢生献篆图。
篆图上写着:亡秦者胡也。】
[匈奴:卢生,可真感谢您呐,因为你胡乱编的瞎话,嬴政那家伙可派了三十万秦军驻守长城啊,你可真行啊。]
[胡亥:啊?在叫我吗?]
[卢生:就说准不准吧?]
[某种意义上他也是厉害了,随便编的瞎话最后竟然还成真了。]
早就被控制起来的卢生:原来我这么厉害吗?
旁边的方士一脸敬佩地看向他。
他们中间居然真有高人!
嬴政看着趴在地上半死不活的胡亥,面色冷沉,“亡秦者胡也”,呵。
【秦始皇三十六(前213年),天降陨石。
陨石上面写着:始皇帝死而地分。
显然,是刻字的人在利用百姓迷信的心理传播谣言。】
[这种神神叨叨的事在古代非常好使。]
[别说古代了,现在都有人信。]
“迷信”,这个词已经出现很多次了,在后世人看来神鬼之事似乎都是假的。
但天幕这么神奇,不是神仙手段又是什么呢?
此时还没到始皇三十六年,被一说破,嬴政就明白了,定是六国旧贵族们私下的小动作,见天降陨石,刻字其上,增加可信度。
黔首们有点愤怒,未来竟然用假的东西来利用他们,虽然他们不识字,但也不是傻子,被愚弄的感觉让人很生气。
六国旧贵族们:天幕可真造孽,把他们的计划都透露完了。
【这些政治谣言反映了当时秦朝的根基并不稳定。
六国旧贵族势力基于对秦始皇的仇恨,制造出这些谣言,想要推翻秦朝的统治。
为何是六国旧贵族势力呢,主要是因为秦朝黔首应该很少有识字的,是不会在陨石上刻字的。
至于黔首们,他们走的是另一种朴实无华的道路——揭竿起义。
这点我们留着以后说。】
[当时是愚民政策,黔首识字的概率真的很小。]
[东汉蔡伦改造纸后,百姓才有可能识字。]
[也不一定,就算有了纸,知识也都掌握在世家手中,底层想要识字还是很难的。]
[虽然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但科举制最初是真的很不错,给了寒门向上的机会。]
纸!科举制!
这两个又一次出现了,秦朝君臣明白了,这两样可以让底层黔首有上升渠道。
有些朝臣本就是旧奴隶主贵族出身,闻言脸色有些变了,这不就是另一形式的军功爵制?
嬴政大笑:“彩!”
六国一统后,秦最重要的军功爵制已经渐渐使不上力了,底层黔首唯一的上升渠道被斩断,那秦很有可能丧失进取心。
如今知道后世选拔人才是靠纸和科举制,嬴政怎能不高兴?
刚刚被李斯背叛的愤怒已经渐渐压了下去。
李斯大才,还有用处。
至于赵高,嬴政暂时不管,等天幕结束再处理也不迟。
【除了利用舆论,六国旧贵族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刺杀。
知名案例——张良博浪沙刺杀秦始皇。
这边先不讲,等讲汉高祖刘邦的时候主播再说。
反正大家都知道,不讲也没关系。】
秦朝,博浪沙事件早就发生过,一直没抓到幕后主使,正指望天幕仔细说说呢,结果不讲了。
嬴政抬眸,冷声:“去查。”
六国旧贵族,张良。
原本就知道是六国旧贵族,现在有了更确切的消息,还找不到人,就真是废物了。
最初风头已经过去,张良最近才大摇大摆出来散心,正和一些黔首聚在一起看天幕呢。
结果天幕就猝不及防给了他一暴击,直接暴露了他的名字。
嘴角的笑直接僵住一瞬,几息后又恢复正常,然后慢慢退出了人群,不急不忙地往住处走。
准备逃命去喽。
张良心里并不怕,他有的是办法,就是有点麻烦,又得躲躲藏藏一段日子了。
第38章 沙丘之变
第38章 沙丘之变
【秦始皇嬴政一生并未立太子。
他有二十多个儿子,十几个公主。
史书记载的儿子有长子扶苏、公子将闾、公子高以及十八子胡亥。
因坑杀方士一事,扶苏被秦始皇派去边疆协助蒙恬戍守边境,作为监军十多年。
在主播看来,始皇肯定很清楚自己儿子的脾气。
将军蒙恬手握大军,修筑长城,北逐匈奴,使命是很重大的,把扶苏扔到蒙恬身边是一种历练,寄希望于他锻炼以后有能力守住江山。
毕竟在秦始皇所有儿子里面,只有扶苏被委以重任,其他儿子没有一点关于政治方面的记载。
足以表明,长子扶苏是他心中认定的继承人。
可惜,秦始皇的良苦用心终究没派上用场。】
[扶苏性格就是很迂,耿直又倔强,非常适合去唐太宗身边当个谏臣。]
[你还别说,扶苏和魏征如果见面,一定有话聊。]
唐太宗李世民:啊?
魏征:?
[扶苏能力应该可以的,在监军期间没出差错,毕竟史书从没说过他坏话,之后陈胜吴广起义还打着扶苏和项燕的名号呢。]
[他因为劝谏被派去了边疆,就这还时常上书议论时政,可见他的勇和直。]
[扶苏性格应该是很不错的,他经常对某些暴政提出异议,心里有百姓,就是因为心不狠,所以才是那个结局。]
[不知道历史上扶苏究竟是自愿自杀还是被迫自杀呢?]
[谁知道呢?反正政哥应该从没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