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全文阅读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东晋大诗人,是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代表作有诗歌《读山海经》、《咏荆轲》、《归园田居》,散文《校花源记》,辞赋《眼去来兮辞》等,有《陶渊明集》。
虎溪三笑
庐山西麓,在离九江县沙河街不远的地方,有一座中外驰名的古庙,叫东林寺。在寺的大门南面有一条小河,叫虎溪。虎溪与东林寺,还有一段佳话呢。
相传,
晋朝著名和尚慧远禅师,在东林寺译《华严经》三十余年,影不出山、足不入俗,送客不过虎溪。若过了虎溪,崖上的老虎就要吼叫起来。
这样,虎溪也就成了慧远送客不能越过的禁区。慧远喜欢与有节操的名人雅士交游,对栗里的陶渊明、南山的陆修静,倾羡不已,很想与他们交往,但又感到自己身在佛门,有些不便。陶渊明、陆修静对慧远禅师也深为敬仰,总想登门拜访,无奈僧家戒律森严,只有心向往之。
后来,陶渊明写了封信给慧远。慧远看了手舞足蹈,哈哈大笑。徒弟们好久不曾见师父如此高兴过,便问道:师父,多年不见您这样高兴,今日是谁的来信,使你这样大笑?当今节操高尚之人陶渊明!慧远边笑边说,难得,难得!徒弟们又问:他来信做什么?他决定邀陆修静同来看我。慧远说到这里停了一下,不过,陶先生向我提出提出什么?徒弟们问。慧远说:陶先生在信中问我,佛殿上能否让他喝酒?徒弟们听了大吃一惊,忙劝道:师父呀,这可使不得!庙堂乃清静之地,怎能让那些玩世不恭之人饮酒作乐?而且,师父的人望、学问、佛法在华夏和西域都是受到人们尊敬的。望师父三思。慧远哈哈大笑:陶渊明、陆修静乃当代文豪,他们喜欢的就是酒,我不能违反人家的意愿,把僧家的戒律强加于人。
为了表示对陶渊明、陆修静的诚意,慧远越过禁区虎溪亲自到村镇上去打酒。徒弟们看见师父肩头扛着禅杖,禅杖头上挂了个酒葫芦,只好站在旁边摇头叹气。村镇上的人看见慧远来打酒,常得得是奇怪。
几天后,陶渊明、陆修静果然赴约而来。慧远亲自到庙门外迎接,一手拉着陶渊明,一手拉着陆修静,哈哈大笑。陶渊明对慧远说:禅师,多年来一直想拜望禅师,一直未得,今日终于得见禅师之面。陆修静指着慧远挂在颈上的念珠说道:老禅师,今日得见,很是高兴。慧远说:我等神交多年,未能先去拜望,今日烦劳两位前来,万分惭愧呀。三人促膝长谈,陶渊明讲了不作县官,过隐居生活的乐趣;陆修静畅述游山玩水,饱览山河秀色的情景;慧远也讲了译《华严经》三十余年的甘苦滋味。谈话过后,慧远设斋饭招待陶渊明和陆修静。慧远不喝酒,真诚地举着空杯祝客。陶渊朋、陆修静开怀畅饮,尽醉而散。临别时,慧远送了一程又一程,三人边走边谈,不觉过了虎溪。徒弟们在背后见师父送客过了禁区,惊叫:过虎溪了!过虎溪了!慧远、陶渊明、陆修静三人相顾大笑。
虎溪聚三人,三人三笑语,莲池开一叶,一叶一如来。现在东林寺佛殿内挂着这幅对联,就是当时情景的生动写照。
一言心语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这是一种相思更是一种深情。为此神交已往的雅士相聚当然也是快乐无比的。从慧远禅师沽酒迎接陶渊明和陆修静二人。以至突破禁区笑声送别的场合来说,其可谓不亦乐乎吧!
点击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