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月暮鬼故事 > 长篇鬼故事 >

刘基的传说故事:通宵达旦写奏章

时间:2021-03-25 17:48 | 栏目: 长篇鬼故事 | 点击:

点击全文阅读

刘基像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明初时的大臣、文学家。元末进士,朱元璋起兵后被征聘为谋臣,协助朱元璋统一天下,并参预议定明初的典章制度,官至御史中丞,封为诚意伯。他擅诗文,著有《诚意伯文集》、《郁离子》。

通宵达旦写奏章

传说刘伯温为人平易近人,而且关心百姓疾苦,时常便服简装出行,察访民情。一次,他来到了江南一带,通过处州,决定到青田看看。来到陈山埠,已是中午时分,他肚里饿得慌,想搞点吃的。见山下有户人家吃黄橙橙的饼,刘伯温向他要了一只,打舌尖一尝,顿觉干涩涩,苦连连的。刘伯温确实难以下咽,便问道:这是什么饼?那人说道:糠皮掺玉米做的。这年头能吃到这样的饼,还算不错哩!刘伯温深深叹了一口气,放下那个饼,非常伤心地走了。

刘伯温来到锦水。只见到处高峰插云,不少贫苦农民在高山上砌石开田,弄得汗流浃背。他问道:大家不是说青田丽水滩连滩,锦水滩头栽牡丹吗?农民们摇摇头说,客官有所不知,且听我道来:

瓯江江水绿油油。

从来田字不出头。

种田儿郎没有米,

一年到头眼泪流。

刘伯温听了叹了一口气说:想不到这里会这样苦!来到洪府前,心想这里是当初南宋洪妃的故居,生活一定不错吧!刘伯温转过一个山弯,只见一群衣衫褴褛的姑娘在摘苦菜。刘伯温好奇地问道:你们摘苦菜做什么?

姑娘答道:当饭吃。

另一个姑娘道:皇妃娘娘好风光,穷人难喝薄粥汤。三餐苦菜算不错,哪有皇家怜穷郎?

刘伯温听了深深地叹口气道:原来你们也这么苦呵!

刘伯温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好容易爬上水南岭,坐在岭头凉亭乘凉,只见几个衙役押着一个农民走过去,刘伯温问旁边的个农民:这个人犯了什么罪?那个农民答道:

三年大旱三年灾,

十成只收一成粮;

缸无粒米难完税,

衙役提人苦难当。

百闻不如一见,原来青田百姓苦到这步田地。他在岭头里面的村子里就写起表呈文章,启奏皇上,请求给青田百姓减免租税。他写呀写呀,一直从深夜写到天亮。开头写到:青田,青田,迭石成田;山无粮,水无粮,税粮减半再减半。

刘伯温决定不回青田,火速赶回京城为民请命。

回到京城后,刘伯温为办妥大事,五更时分,提早上朝。这时金殿还是冷清清的没个人影。他将奏章展开放在御案上。五更三点,景阳钟响,龙凤鼓鸣,朱元璋升殿了。他看着御案上压着奏章,自言自语道:哪来的东西?不觉好奇地读下去:

青田,青田,迭石成田;山无粮,水无粮,税粮减半再减半。

当朱元璋读到再减半时,只见刘伯温从容地跨出一步,面对群臣道:万岁降旨,青田税粮减半再减半!紧接着俯首金阶奏道:谢我主圣恩浩荡,泽及黎民,大明江山像松柏长青。

朱元璋到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刘伯温做的好戏,可君无戏言,只好顺势减掉青田的税粮。

刘伯温为民请命,体贴百姓的事迹感人深切,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他通宵达旦写奏章的村子,取名为章旦。刘伯温从此更受人民爱戴。

一言心语

人生最有意义也最能闪现光彩的就是为别人多做一点好事。刘伯温体察民情、关爱百姓、上奏减税。正是感人深切的一道美丽光环。

点击全文阅读

上一篇:施耐庵的传说故事:著书赠女
  
下一篇:唐寅简介与传说故事:“神画”之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