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全文阅读
永济的普救寺,自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问世之后,不但闻名全国,而且在国外也颇有名气,历来为世人所向往。更让人着迷的是寺院内的那座莺莺塔,人们来到塔下以物撞击,旋即便会从塔中发出“嘎哇、嘎哇”的叫声。人们把这种声音誉为金蛤蟆的叫声。
说起普救寺莺莺塔的蛙叫声来,还有一段风趣的故事。
唐代是我国佛教盛行的时期。大禅主为了表示对释尊的虔诚,大建佛塔。莺莺塔就是在那时建造的。相传当时有一鼎鼎有名的建塔大师,名叫智高。门下有好些徒弟,其中有一个
出类拔萃、手艺很出色的弟子,名叫胜强。此人虽是心灵手巧,才华出众,然而却一贯好胜心强,自恃聪明,妄自尊大,盛气凌人,无心从师。有一次,他竟然在众徒弟面前夸口道:“何日里,与师傅试比高下;显神通,倒不如八仙过海。”众徒弟听后,瞠目结舌,群起而斥之曰:“大胆狂徒,污言不愧!”事后,曾有一弟子将此言告诉给师傅。师傅叹息道:“谦受益,满招损,理固然也。待机会将他一军。”事不过久,恰巧师傅智高奉大禅主指令,让其在蒲州府附近建造两座高塔,如能按期完工则受奖,否则就受到惩罚。
接到指令之后,智高心里又高兴又担心。心中思忖着:工程大,时间短,我一人怎能承担得起?正在一筹莫展之际,猛想起弟子胜强。便想:我与胜强各自为战,完工后,识出破绽,露出马脚,我便教训他一番。心思已定,便吩咐弟子,各执其事。
师傅来到距蒲州老城东五华里的黄土高原上。这儿西临黄河,南望中条山,确实是个好地方。塔址选择好之后,就开始动工。他从塔的外形到塔的内形,都经过精巧设计,细细切磋,一丝不苟。经过十个春秋的辛勤劳动,一座高达十三层的四棱锥形塔,便矗立在黄土高原上,此塔取名“舍利塔”。且说那弟子胜强得了师傅的指令,早已高兴得眉飞色舞,不亦乐乎。只听得他口中连连喝道:“真乃时来运转,良机已到,只盼得擂台比武,待我夺得状元再回朝。”他径直地奔向距蒲州老城东南约十华里的中条山的半山腰上,居高临下,西望滚滚的黄河,北仰巍峨的黄土高原,心里直乐得开了花。不久,施工开始。那弟子决心从塔的外形上狠下功夫。挖空心思,巧立名堂,精雕细刻,企图用塔的外形装饰来压倒师傅。总之,他是费了一番心血,十年乃成,与师傅相继完工。此塔是六棱锥形十三层塔,取名“多宝佛塔”。
这两塔相继完工之后,在观光的那天,游人如流,观者如堵,众人观后,赞不绝口。师徒二人值此相互鉴赏,互指弊病。在众人的一阵阵喝彩声中,你看那弟子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地夸道,“蒲州有个万固寺,离天只有八九尺。”这一来,师傅有些尴尬。须臾,师傅只好应道:“蒲州有个普救寺,将天磨得咯吱吱。”话音刚落,那弟子面带怒色地说:“多宝佛塔六面体,站在高处看舍利。”接着,师傅当即回了一句:“舍利塔有金蛤蟆,手击妙处叫呱呱。”弟子听罢,张口结舌,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众人哄堂大笑起来,羞得那弟子涨红着脸、低着头,只好向师傅追问其中之奥妙。师傅首先严肃地批评了他平时不虚心从师的态度,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多宝佛塔从外形上看,美观迷人,但从内形上看,却没有什么独到之处;舍利塔恰恰与其相反,在外形上平淡无奇,在内形上却别具一格。”师傅一面说着,一面手拿石块,轻轻地对着塔基正前方约摸两丈远的石板上连叩数下,手起石落,塔中便发出“嘎哇,嘎哇”的蛙叫声:“我把这种声音称金蛤蟆的叫声。”弟子听罢,连称妙哉,鞠躬下拜,口中轻轻吐道:“弟子……甘拜下风,实望师傅多多指教,我决心从师到底……”
接着,师傅讲述了金蛤蟆叫声的秘密。原来,他在建塔前选择地形的时候,发现了距塔址不远的南端,有一个约八九丈深的沟壑,当他站在高处说话时,便产生了回声,于是他恍然大悟。心想,将塔建在此处,以物击塔前地下一处,也同样会发出回声来。塔刚建成后一经验证,果然不出所料。
后来,“舍利塔”改名莺莺塔。直到现在,莺莺塔那仿佛金蛤蟆的叫声仍然那样引人入胜,使我们不得不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所折服。
不见棺材不落泪
不到黄河不死心
从前有户姓关的人家,几辈子都过的是贫日子,当家的两口子就给自己的儿起了个名叫“财”。一年年过去了,关财也长大了。他长得很好,而且学什么会什么。
关财八岁这年,遇上天灾,种人家的地,连个粮食粒子也没收到,爹娘都饿死了,撇下关财自己靠要饭为生。关财每天要饭回来,傍晚就在邻居黄员外的墙头下边练吹箫。日子长了,关财吹得大有长进,引来很多人天天听他吹箫。
黄员外闺女,名叫黄河。这个黄小姐整天闲着没事,就天天趴在窗口上听关财吹箫。后来都听迷了,经常差丫环把关财叫到厢楼底下吹。有一回,黄小姐听得入了神,把一方丝帕掉到了楼下,正好落到关财的箫上。关财心想,这肯定是小姐暗中送情,从那就产生了相爱之心。就这样,关财一有空就到黄小姐的绣楼底下吹箫。黄小姐越听越欢心,后来就偷偷地看关财的相貌。
时间长了,这事被黄员外知道了,便派家丁把关财逮进府来,狠狠地揍了一顿,并告诉他以后不准在小姐绣楼下边吹箫。
关财被打得不轻,回家以后就得了病,一直不好。除了要口饭吃,哪还有心去吹箫?后来,关财的病越来越厉害。
黄小姐多天听不到关财吹箫,整天闷闷不乐。这天她实在忍不住了,就瞒着他爹叫丫环去找关财,这才知道关财挨了打。黄河心想:人家是为我挨打得了病,得想个法子去看看呀!可是家法太严,再说员外家的小姐,怎么去看一个要饭的呢?这个时候,关财的病更一天比一天厉害。可也没有办法,黄小姐只好差丫环一天一趟前去打听消息。
过了几天,丫环到了关财家回来说:“关财的病一天比一天厉害,睡得昏昏沉沉,还一个劲儿叫你的名字,是因为你把丝帕掉到他的箫上,他才得了相思病,你要不救他,怕他活不成了。”最后,还是聪明的丫环把小姐说通了。
这天,黄小姐偷着去看关财,哪知道在这天清早关财已经死了。左邻右舍帮忙料理后事,往棺材放尸体时,见他死不瞑目,一颗红心从嘴里蹦出来,嘭嘭直跳。黄小姐来到关财的坟头,扑上去大哭了起来。小姐的眼泪落到关财的坟头上,就听关财的坟“叭”一声裂开了,那颗心也慢慢地停止了跳动。随即黄小姐口吐鲜血,气绝身亡了。这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呀!
7
点击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