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月暮鬼故事 > 长篇鬼故事 >

永和镇的东坡井

时间:2021-03-16 18:30 | 栏目: 长篇鬼故事 | 点击:

点击全文阅读

永和镇的东坡井

江西吉安县,有一个千年古镇,就是闻名遐迩的吉州古窑所在地的永和镇。永和镇风景优美,山山水水是文人墨客向往游历之地。千百年风雨过去,永和镇的繁华不再,却留下了很多名人的逸闻趣事让后人回味,其中东坡井就是当地流传很广的故事。

话说,苏东坡一身才气,在杭州上任时写了几首诗,嫉妒他的人却跑到皇帝那里告密,说苏东坡的诗中有谋逆之意。自古皇帝最怕的就是谋反,加上小人挑拨,皇帝信以为真,便把苏东坡贬到了黄州。后来苏东坡在朝廷的政治斗争又中受到牵连,被降了官职,贬往广东的恵州当了个小官,不久又流放到海南岛。苏东坡一生宦海浮沉,历经磨难。公元1100年,朝廷终于召他回来复职,这当然出乎苏东坡的意料,他高兴地离开了海南岛,一路上游山玩水。

苏东坡在赴任常州的路上,朝廷解除了他的罪名,他心情非常愉快,沿途观光游览,兴致来了就写诗留念。苏东坡对庐陵并不陌生,很有感情,他的恩师欧阳修的家乡就在这里,感慨万千的他在庐陵逗留了很长的时间。万安十八滩、永和镇淸都观、庐陵的南塔寺和新干县城,他都写了诗或题词,他还对现在吉州区后河两岸的风光赞道“此地风光半苏州”,这就是后河半苏巷的由来。

虽然已经年过六十,精神挺好的苏东坡一路游览。这日苏东坡乘着官船顺赣江而下,在永和镇停船靠岸。一看江边,密密麻麻都是运陶瓷的船舶,一队队的壮汉挑着大大小小的陶瓷往船上运,一派繁忙的景象,他暗自赞叹不已。苏东坡获释去常州赴任消息传开,大家都非常高兴,大诗人黄庭坚是苏东坡的得意门生,他得知老师从岭南北归,更是高兴万分,早早地在永和等候。黄庭坚曾在泰和当过县令,游览过庐陵不少地方,写了很多诗歌,这次他准备陪老师在永和好好游览一番。

庐陵自古有重视读书的风气,当地也有好多文人,对文化人更是格外地敬重。他们听说苏黄二位大学问家来到永和,十余位当地的文人也赶忙前来迎接。这天天气比较好,偶感风寒的苏东坡病也好了许多。他本来生性豁达,见到眼前繁华的景象,心情非常好,高兴地和大家问好,尤其高兴的是见到了亦师亦友的弟子黄庭坚。

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的前往吉州窑。由于前几天下了雨,路边有些泥泞,大家走起路来都不自在。此时,只见有几个人挑着陶瓷在泥路上歪歪扭扭的向这边走着,苏东坡侧身让路,谁知一不小心脚没站稳,身子一斜,脚踩到路边的泥巴里。黄庭坚连忙把他扶住,心想:“老师这么大年纪了,还有病在身,要是摔倒了可就麻烦了,自己的罪过就大了。”黄庭坚反应快,扶到苏东坡,这才使得他没有摔倒。可是,鞋子被泥巴粘住了,一时拔不出来,众人手忙脚乱地帮他把鞋子拔了出来,扶他站稳。

苏东坡性格开朗,经历过那么多的大风大浪,对这件小事自然不会计较,他谢过众人后笑着说:“难怪吉州窑的陶瓷这么好,原来是泥巴特别粘。”大家见苏东坡这么随和,也都放松的笑了起来。可满身的泥巴,却找不到一口井来洗一下,这倒使得苏东坡犯愁了。苏东坡见前面就是村庄,两边是农田,却没有水井,便好奇地问道:“我见这四面皆是农舍、水田,却不见井水,这怎么煮饭、灌溉啊?”

有人说:“苏老,你别看我们这里住了这么多人,可是浇菜煮饭都要去较远的地方挑水,不太方便。”

苏东坡问道:“那为何不开挖几口井呢?”

那人又答道:“我们这里的土吸水性好,适合做瓷器,挖井却总挖到石头,挖不到水,只有作罢,到远处取水。”

苏东坡说:“那好,就在这里打口井,一定会出水,这不就解决了困难吗?”

大家以为他是随口说说,没当一回事,随便敷衍了一下,大家继续游玩。

过了几个月,吉安出现了大旱。由于人多,天又大旱,远处的水远不够用了,大家跑到远处去挑水更加的困难,人们这才想起苏东坡的话,就在他鞋子被粘的地方,挖土开井。几天过去,和往常挖井一样,没有挖到水,就只挖到干干的土,大家都没了动力。有一个村民说道:“苏东坡一句玩笑话我们就信以为真,他也不是神,怎么就知道这个地方就一定能挖到水,我看算了吧!”

一人答道:“反正现在也没有水,死马当做活马医吧,再挖一天,挖不到就算了。”

就在最后一天,大家一大早就来到了井边,开始挖井,祈盼着能挖到水,可是挖到太阳到了头顶,还不见水出来,大家都心灰意冷了。

这时,路边有一个邻村的人挑着水从井边走过,嘲笑道:“我看算了吧,人家苏东坡把你们当傻子呢。还是相信我们老祖宗的话,这里没有水的,别挖了,再挖也是白费力气!”大家默不作声,那人又说道:“你看我,早上早起一点,多挑一担,也不会渴死,你们这样挖下去,家里还有水下锅吗?”大家虽然有点泄气,但昨天说了要再挖一天,就要挖到天黑。这天傍晚,大家精疲力尽地回到了家,早早地躺到了床上,不想第二天奇迹就发生了。

第二天早上,大家挑着水桶,准备去远处打水。顺路来到昨天打水的井边看了一下,只见井底隐隐有水的痕迹。兴奋的大家把捅一扔,跑回家拿起锄头,下到井底,井底的水已经没过小腿了。闻讯赶来的村民把井围了一大圈,议论纷纷,都说苏东坡是神人,料事如神,他是故意把脚插到泥里的,他是在暗示我们——苏东坡真是我们的救星啊!

为了有更多的水,大家又在附近的地方挖井,开始也是这样,挖了好长时间才挖到水。大家这才明白,苏东坡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他也是凡人,只不过他知道,地下是一定会有水的,只要坚持挖下去,就能挖到水。

为了感谢苏东坡,大家就把第一口井命名为“东坡井”。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永和镇上的“东坡井”了。

点击全文阅读

上一篇:喝酒碰杯的由来
  
下一篇:九癞子与四媳妇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