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月暮鬼故事 > 长篇鬼故事 >

神童李献可

时间:2021-03-16 16:03 | 栏目: 长篇鬼故事 | 点击:

点击全文阅读

神童李献可

宋嘉定年间,吉水盘谷镇谷村出了一位闻名遐迩的神童,名叫李伯献,字献可,幼年聪慧过人,文章敏妙。己卯科中童科,六岁能诗文,且善奇对。李献可小小年纪就高中童科进士,还在金殿之上与众大臣斗智斗力,力挫众大臣,因此受到宁宗皇帝夸奖,在吉水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李献可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书,一有空闲的时间便跑去找村上的一位老秀才,向他学习识字、读书、吟诗、作对,他记忆力超群,凡是看过的书都能完完整整地记下来。在六岁的时候,小献可就表现出惊人的文学天赋,能文善诗,尤善奇对,村里人没有一个不夸他聪明的,都说他将来一定很有出息,是当状元、做大官的料。

小献可为了贴补家用,从父母那里学会了砍柴。有一次,李献可像往常一样上山砍柴,不料却遇上了暴风雨,小献可见云层又厚又大,心想,只能找个地方先躲雨再做打算。

他环顾了一下四周,瞥看到一个山洞,于是他背起捡到的一些干柴火就往洞里跑,刚进洞就被两个差役用手擒住。小献可顿时吓得尖叫了起来,随后便听见从洞里面传来了一个浑厚的男低音:“是何人在洞口喧哗?”

“回王爷!是一个背着柴火的小孩!”

一听说是一小孩,里面的人又发了话:“让他进来!”

小献可莫名其妙地被抓进去之后,才知道里面坐的是当朝参政王文斋公,此次奉皇命外出体察民情,恰巧路过谷村,不料天降大雨,阻碍了回京的行程,只得于这山洞之中避雨。文斋公听献可说明了跑进山洞的缘由后,见面前的小人儿说话气质非同一般小孩,并且非常欣赏他小小年纪就知道替家里分担!于是和蔼可亲地同献可聊了起来。几番交谈之后,他发现献可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小小年纪就懂得体谅父母的懂事这么简单,而是从他话语和他说的对子中体现出来的才华让他很是惊奇。

于是,一回到朝廷,参政王就向皇上推荐了李献可。碰巧当时的宁宗皇帝也非常喜欢吟诗作对,听了参政王的推荐后,便真心想见见这个令参政王都赞不绝口的小孩。就这样,六岁的小献可受到了宁宗皇帝的召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大殿里,小献可一点也没有表现出很恐怯的样子,相反,神情从容大方。

“平身!”宁宗皇帝上下打量着他,怎么也不相信这么个小小儿童,竟能让参政王敬佩,举荐于朕,就想当着众大臣的面试试李献可的才学,看看他是否果真有本事,于是便问道:“朕听闻参政王说你能吟诗作对,不知可有此事?”

“参政王大人多有夸赞,小人才疏学浅,不敢在皇上和众大人面前班门弄斧。”

“别害怕,既然参政王都向朕举荐你,相信你不会让朕失望的。你会对对子么,先让我这朝中大臣考考你如何?”

李献可知道无法推辞了,便说:“请大人们出对。”

于是有位大臣想了片刻便出了上联:“书帷月满星辰稀”。朝堂上安静了一会儿,小献可的一句“砚治春融雨露多”让堂上响起了一片喝彩声。

另一位大臣见状便提起了兴趣,向献可出对:“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李献可随即对曰:“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

宁宗皇帝见朝中大臣都不能难倒献可,便对献可说:“看来大臣们都不能耐你何,那朕就亲自来考考你如何?”

经过了前几轮的出对后,小献可更加有信心了郑重说道:“请皇上出题!”

恰此时,皇上看到身边的宫女打了一个哈欠,宁宗皇帝便想出了考题。遂叫小献可就以“午眠宫女”为题写一首诗。朝中大臣都替小献可为难,可李献可神情自若,不慌不忙,只见他沉思片刻,立即挥笔而就,呈上皇帝阅览。

皇帝一看,只见诗云:

御手指婵娟,青春白尽眠。

粉匀香汗湿,鬓压翠云偏。

柳妒眉间绿,桃嫌脸上鲜。

梦魂何处去?身在帝王边。

此诗一出,大惊殿堂。谁能想到一个六岁的孩子竟能写出“粉匀香汗湿,髻压翠云偏”的句子,更难能可贵的是李献可在诗中也没有忘记歌颂:“梦魂何处去?身在帝王边。”宫女们做梦时都会梦见紧紧地围绕在皇帝身边。

孝宗皇帝看后,龙心大悦,十分亲切地抚摸着李献可的背,笑着说:“卿何不作我家儿?”感慨之后,宋孝宗当场让宫女在李献可衣服中绣上御掌作为奖励,表示这是皇帝抚摸过的地方。李献可穿着刺有皇帝御手印的衣服回到了家乡。

点击全文阅读

上一篇:十八方桌镇龙水
  
下一篇:为音乐而生——许和子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