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16 15:21 | 栏目: 长篇鬼故事 | 点击:次
一根扁担担酒缸,谁料担出一段刻骨情缘;一条古街接两井,不想成全了一对苦命鸳鸯。青青的瓦砾、古老的墙壁、凹凸有致的鹅卵石、古迹斑斑的青石板、封存已久的古井……
闲暇时,村里的老人们总喜欢坐在一起聊着独属于这片土地的那些事儿:谁家的媳妇得观音大士垂怜,喜得贵子,幸福美满;谁家姑娘的痼疾得贵人相助,妙手回春,喜笑颜开;谁家的儿子是文曲星下凡,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一切都仿佛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却又几经波折路,一如那根“扁担”的出现……
秀娘,出生在陂下胡姓人家,家中做染坊生意,家境富裕。但她却并无小姐架势,为人谦和,美丽善良,知书达理,是有名的大家闺秀。这一天,逢十五,秀娘按惯例上山礼佛,为家人祈福。可是当她行至半山,走过一片草丛时,突然感觉脚下一阵剧痛,顿时脚就软了下去,瘫在地上,原来是一条毒蛇咬了自己,这次上山恰巧又没带上丫鬟,旁边又没人,无奈,她只有使出全身力气呼喊:“救命啊,有没有人啊?快来救救我啊!”可没喊两句,就晕了过去。
其实,这时山中是有人的,他是个卖酒的少年郎,无父无母,别人都管他叫萧郎。当时他正挑着一担酒在赶路,隐约听到有人在呼救,可是因为声音太小,而且只听到一句,他想仔细听清楚,声音却没有了,便以为是自己的幻觉,继续往前走。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就在他打算继续赶路时,还没走出几步,肩上的扁担突然啪啪作响,眼看就要断了,萧郎立即放下担子,可是这么一大早,这满满的一担酒还没卖呢,总不能回家吧,看样子是必须找根木头或竹篙之类的来充当一下临时扁担了。于是,他便到山上四处寻找合适的扁担材料。这不找不知道,一找便发现了昏迷中的秀娘,萧郎一看,愣住了,怎么会有一个姑娘躺在草丛里呢,脸色发青,不会是死了吧?正纳闷,突然,看到秀娘的脚流着血,仔细一看,两个深深的牙齿洞,这才明白过来她是被毒蛇给咬了。萧郎想带秀娘去找大夫,可一试她的鼻息,非常微弱,撑到找到大夫是不可能了,但她若再不救治恐怕就没命了,心想只有一个办法:帮她吸毒!萧郎当即为秀娘一口一口地把毒血吸出体外,蛇毒吸完后,秀娘渐渐有了知觉,萧郎长舒了一口气,幸运的是自己没有因此而中毒。
萧郎不知道这姑娘家住何方,只好先把她带到自己家中,悉心照顾。很快秀娘就完全恢复了,相处过程中,两人渐生情愫。秀娘见萧郎勤奋憨厚,为人诚实稳重,长得也不错,就劝萧郎结束这种东奔西走的卖酒生活,和她一起回陂下,找一份稳定的生意做。
女儿数日未归,秀娘的父母急坏了,派出所有家丁出去寻找都无功而返,正伤心之时,秀娘回来了,这可让两位老人欣慰不已。秀娘把萧郎也领回了家中,趁着大家高兴,她告诉了家人自己这几天的经历,并请求父亲出资为萧郎开一家酒坊,以报救命之恩。
父亲一看萧郎这幅穷酸样,身无分文,心想:要开个酒坊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再说他以前只不过是个挑担卖酒的,哪有什么经商的头脑,这不是让我拿钱打水漂吗?可是,他毕竟救过秀娘的命,总该有所报答的,怎么办呢?面对女儿的请求,父亲思忖了一会儿,说道:“女儿啊,咱家染坊最近生意也不太好,手上没那么多闲钱,这样吧,萧郎就在家里住下,当个管事的,也算衣食无忧,就不必一定要开酒坊了,是吧?”
父亲的话虽然说得很含蓄,但秀娘和萧郎都听出了意思,秀娘知道:父亲一向这样,萧郎本不愿来陂下,可既然我把他带来了,就一定要改变他穷困的命运,萧郎喜欢卖酒,只有开了自己的酒坊,他才能真正发挥出能力。于是,秀娘偷偷地变卖了首饰,凑了些钱,并让萧郎带着这些钱外出寻找成功的机会。
萧郎十分感激秀娘的良苦用心,临行时,他对秀娘说:“我不会说话,但请你放心,你如此待我,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相信我!”
秀娘感动地点了点头。
萧郎走了,山边的那一抹斜阳,洒在前方的路上,离人的背影渐行渐远……
萧郎走后,秀娘便在家中安心地做她的大小姐,等着萧郎的归来。然而,好景不长,就在萧郎走后的第二年,父亲突然要把秀娘嫁到一户豪门当儿媳,对方是村里有钱有势的大人物。能嫁入这样的豪门,换作一般人肯定求之不得;但是秀娘誓死不从,还说要等萧郎回来,这可把她的父亲给气坏了。
为了断了女儿对萧郎的念想,顺利出嫁,秀娘的父亲特意安排人假意从外地回乡,然后放出话来,说:萧郎在外面得罪了权贵,被一群恶霸给活活打死了!这话一传十,十传百,马上就传到秀娘那里,秀娘听后却毫不相信,她笑着对乡人说:“萧郎生性憨厚老实,怎么会去惹那些权贵呢?这一定是谣言!我相信他一定会回来的!”为了避免与家人持续争吵下去,秀娘最后决定搬到村里的安人亭居住。
安人亭,据《潭溪胡氏族谱`安人堂》记载:“道光甲午,州同胡君绍亭,建安人亭于东南隅。亭畔构唐肆数楹,取其赁值设茶亭中,以饮渴者,而东南喧阗矣。初君太翁儒林郎,常念族中年老无依者,饥予之食,寒予之衣,由日而月,而岁,而数十岁不怠,独未得其地以居之。至是,君建安人堂于西北隩,使托处焉……”可见,这座阁楼式的亭子是当时州同胡绍亭为了体恤无房无食的孤儿寡母而建的。
秀娘搬入这样的地方居住,一则为了打消父亲想把她嫁给富家子弟的想法,二则可以为村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照顾那些无依无靠的老人和孩子们。接下来的日子里,秀娘俨然成了安人亭里的“志愿者”,她的聪慧善良,对老人和孩子们无微不至的照料,让她成为人们心中大慈大悲的“观音娘娘”。
几年后的一天夜里,安人亭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亭中管事的大爷问道:“是谁在敲门?”
只听门外传来一声:“您好,我是萧郎,那个卖酒的,几年前来过这里,现在我回来了。”
老人家吓坏了,他说:“你不是被恶霸打死了吗?你是人是鬼啊?来这里做什么?”
对方答道:“老人家,那都是谣言,我根本没遇到什么恶霸,更没有死。今天赶路不及,进村的时候就已经三更了,听说秀娘在这,所以才现在来敲门,请您容我进去好吗?”
老人只好把秀娘找来,让她去开门。秀娘相信萧郎一定没有死,但因为是半夜,害怕是坏人,于是,秀娘让他从侧门的狗洞里把手伸进来让她感觉一下,握住手的那一刻,秀娘知道这就是她等待了多年的萧郎,她赶紧把门打开,当她看到萧郎的一瞬间,喜极而泣。
萧郎再次回到了陂下,多年在外的打拼、磨炼,让他改变了很多,学会了经商处事,学会了精打细算、运筹帷幄。这一次回来,他不再狼狈寒酸,更不再让人瞧不起。
村里那条不足百米的古街两头分别有一口井,一个叫安人井,就建在秀娘居住的安人亭内,另一个是一口圆井,最早是乡人为了感谢邑侯郎公在陂下村遭受严重旱灾时拨了一笔救灾款拯救陂下村的子民而建的,此井的井水冬暖夏凉且十分甘甜。于是,萧郎就在此井的右边,也即是古街的北面开了一家自己的酒坊。一东一西,秀娘和萧郎,一个在那头服务乡邻,一个在这头打拼事业,就和这两口井一样,守候在古街的两头。生意做起来了,资本也攒足了,萧郎终于带着丰厚的聘礼上秀娘家提亲去了。
一听萧郎来提亲,秀娘的爹娘都十分惊诧,曾经看似木讷的穷小子,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小有作为的生意人。但是以前因秀娘拒婚而得罪了那富贵人家,对方一直耿耿于怀,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所以秀娘的父亲还是一口回绝了萧郎的提亲。然而,萧郎不曾放弃,他一次次去提亲一次次被拒绝,可谓“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于,这么多次提亲下来,秀娘的父母也被他的真诚所打动,可是碍于面子,老爷子又不想就这么答应了他;因此,也算是为了测试一下萧郎的才识,他对萧郎说:“要娶我的女儿可以,但你必须回答出我的两个问题,若答不上来那婚事就免谈,不管你再来多少次结果都是一样!”
萧郎自信满满,回答道:“没问题,这可是您说的,希望您不要反悔!若晚辈无能,答不上来,甘心受罚!不过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好狂妄的小子,既然你这么有把握,那就听好了!”秀娘父亲有些惊讶于他的自信,“你知道我家是开染坊的,这染坊里常年都被弄得湿漉漉的,干不了;我想让这地晒晒太阳,你若能将天上的太阳光照射到染坊的每个角落,就算你赢,怎么样?”
萧郎思索了一会,恭敬地对老人说:“未来岳父大人,不知可否借我一把云梯呢?”
“你要云梯干什么?”
“稍后便知。”
“来人,带他去取!”
萧郎很快取来云梯,把它架在屋檐边上,就爬上屋顶去了,众人都跑来看看他究竟要干什么。只见他在屋顶上把所有的瓦片齐刷刷地都扫了下来,染坊的顶眼看就要被他掀掉了。
老爷子赶忙制止:“你小子究竟要干什么?我让你把地搬出去晒又没让你上房揭瓦!”
“非也,您是让我帮您晒晒这染坊里的地面,可您也没规定不让我揭瓦呀!这把瓦揭了,太阳光不就进来了,这地不也就能晒干了嘛?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围观村民们都频频点头。无奈,为了不让他继续掀瓦,老爷子只好出下一题:“行了,这回算你走运,既然你这么聪明,那你再说说我老头子这颗项上人头有个几斤几两啊?”
此话一出,大家都傻了,纷纷议论:“这哪能知道啊?这不是存心刁难人家嘛!”
这时,萧郎却笑了,“回您的话,根据晚辈多年无秤卖酒的目测力,您这颗人头重三斤四两八钱!”
这回老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喝道:“放肆!你这是……你这是目无尊长!三斤四两八钱!这怎么可能?我曾请无量法师算过,法师说这是天机,外人不得而知,你怎么能测得出来?简直一派胡言!”
萧郎平静地向他解释道:“您先别生气,您说我说的不对,那又怎么知道那个法师说的就一定是真的呢?他最终以一句‘天机不可泄漏’来搪塞您,说明他其实根本就什么都不知道!您能把您的人头砍下来拿去称吗?不能!所以您就不能说我所说的是错误的!难道不是吗?”
随着众人的一片掌声,老爷子哑口无言……
就这样,萧郎把秀娘从安人亭接了出来,并成功地娶回了家;经历了这么多风雨,这对苦命鸳鸯总算能在一起。
不多久,古街上,萧家酒坊的旁边,又兴起了一家醩坊,也是萧家的产业,秀娘就是萧郎的贤内助;在她的帮助下,店里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真可谓“家有贤妻百业兴”!古井的甘甜之水,配上店主人勤劳诚信的友善之心,酿出纯香浓厚的美酒,很快酒坊和醩坊的名气就大了起来,每天上门做生意的人络绎不绝,这条街也成了人们眼中的商业街、财富街,渐渐地,附近的商家都把店铺迁到了古街两旁,说来沾沾人气。一时间,不足百米的古街上“布匹染坊”、“粮食杂货”、“醩坊”、“药铺”……各色店铺,琳láng满目,样样俱全。
萧郎一根扁担走天下,而两口井就像他曾经挑着的两个酒缸,安人井促成他娶得贤妻,那口圆井让他事业有成。于是,后人便将那圆井取名为“郎候井”,纪念邑侯郎公的同时,也寓意着成家立业前的等候;而安人井处于安人亭中,秀娘在这里的美德让每一个族人都记在心里。
一直以来,陂下就有个传统:村里所有胡姓人家的嫁娶,都必须经过安人亭以求多福多寿,如今这个习俗又多了一层寓意,那就是希望过亭的媳妇都能像秀娘那样聪明贤慧、孝顺善良,而这种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而那条生意兴隆的古街,它连接着这两口意义非凡的古井,就像村人说的那样:它就像萧郎曾经的那根扁担,正因那根扁担才让他遇上了秀娘,也让他有了通向成功的桥梁,所以古街又被称为“扁担街”。
如今,曾见证这个美丽传说的扁担街、郎候井、安人井、安人亭,也许就只剩下古街、古井、古亭三个名词了,毕竟沧海桑田,往事都已成浮云,没了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