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16 13:57 | 栏目: 长篇鬼故事 | 点击:次
解缙,字大绅,明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出生在吉水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洪武二十一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建文四年至永乐五年任内阁首辅。
解缙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父亲解开,一心从事着述、办学,培养人才;母亲高妙莹,不但贤良淑慧,而且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解缙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传说他自幼颖敏绝伦,有“神童”之称。他的母亲画地为字,于腿盖中教之,一见不忘。五岁时,父教之书,应口成诵;七岁能述文,赋诗有老成语;十岁,日数诵千言,终身不忘;十二岁,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洪武二十一年廷试与兄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当时解缙一家一门三进士,被当地人传为佳话。
解缙在吉水鉴湖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最让当地人耳熟能详的就是他和李尚书的故事。
这年春节,解缙在家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对门住着告老还乡的李尚书,看了这副对联很不高兴,心想:这小子倒是很有才华,只是未免太狂妄了。于是故意刁难他,就命仆人把竹子砍了一半。不一会,家人来报,解缙的春联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李尚书听罢,很是惊奇,令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联又改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李尚书闻之,不觉目瞪口呆。
这一天,李尚书大宴宾客,请了吉水所有的士绅名流、文人雅士。大家玩到兴致高的时候,便开始吟诗作对。李尚书有心借此机会考考解缙的才学,便叫仆人去把解缙请来,并吩咐如此如此。解缙来到李府,只见大门紧闭。仆人说主人吩咐要他从小门进入,他站在大门口,硬是不走小门,仆人不开大门,他便转身就走。李尚书闻情走来大声说:“小犬无才嫌路窄。”解缙即答:“大鹏展翅恨天低。”李尚书听了大吃一惊:我骂他小狗,他竟敢自诩为大鹏。于是赶紧开门迎接,谁知刚刚下完雨,脚下路滑,解缙刚进门就滑倒了,旁边的人都哈哈大笑。谁知他随口吟诗回敬:“春雨贵如油,下得满地流。滑倒一君子,笑煞一群牛。”
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权贵们见他狂妄,便有心刁难。刚入席,一权贵便想借题嘲笑他母亲在家纺织、父亲挑担上街叫卖的贫寒身世,对他说:“听说才子能出口成对,今日请你以你父母职业为题如何?”解缙听了,明知是奚落自己,不慌不忙地吟道:“严父肩挑日月,慈母手转乾坤。”众人听了,无不拍案叫绝。
另一显贵见解缙身穿绿袄,便也出一上联讥讽他:“井里蛤蟆穿绿袄。”解缙见那人身穿红袄,灵机一动说出下联:“锅中螃蟹着红袍。”众人哈哈大笑。那显贵听了不悦:我只是把他比作活蛤蟆,他却把我咒死了。但又无理发泄,只好自认倒霉。
酒过三巡,尚书想要压住解缙的口气,用手往天上一指,自鸣得意地说:“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解缙听罢,用脚在地上一顿,说:“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口气比他还高。尚书奈何不了,哭笑不得。
这时,仆人端上来一盘炒竹笋,解缙灵机一动,举杯祝酒说:“难得今日群才雅集,我愿题赠一联助兴。”尚书听罢,忙叫人拿来文房四宝,解缙挥毫舞墨,然后掷笔大笑而去。众人走过来一看,瞠目结舌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原来这是一副借物寓讽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分明是讥讽在座的各位。从此以后,谁也不敢小觑他了。
解缙的对联,从来都是气势磅礴。这一天,解缙去河里洗澡,把脱下的衣服挂在河边的老树上;这时县令来了,把解缙的衣服收了去,对解缙说,我出个对子,若对得出来衣服便给你,对不出来我可就拿走了。然后指着老树说:“千年老树为衣架。”解缙昂首,脱口而出:“万里长江作浴盆!”县令大异,遂还衣于解缙。县令见解缙才华横溢,便常常请他去县衙里帮忙。这一年,解缙做了县里的收税官。
不巧的是,李尚书家也在解缙的收税范围内,要知道,收这达官显贵的税,弄不好就要得罪人的,但是解缙不怕,大摇大摆地向李尚书家去了。事前,李尚书家调皮的女儿在宅前贴上对联,心想,看你解税官怎么进屋。对联云:“闲人免进,盗者休来。”解缙看罢一笑,叫人拿来笔往门联左右各添三字便挺胸而入。李家女儿出门一看,不得不佩服这位年轻税官文思敏捷,巧补天成。原来解缙将对联补写为:“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于是,李尚书家的税就毫不费力地收了上来。
李尚书见解缙如此才学,知他日后必有大成,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了。李尚书得了解缙这么个好女婿,自然满心欢喜。可是有一天,皇帝不知怎么的心血来潮,下诏书要李尚书进贡公鸡蛋,李尚书魂都吓掉了,世上哪有公鸡蛋呀,这不难为他吗?急得他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香,一点办法也没有。他的夫人说:“你不是常常说女婿聪明吗?何不叫他来想想办法。”李尚书便把解缙叫了过来,把事情告诉他。解缙听了后便告诉下人,这点小事不要紧,赶快叫老丈人起来吃饭,不要急坏身体。老丈人问他有啥办法。他说:“你备好官船,挂上旗子,写上官衔,我替你去进贡。”
到了京城,皇帝听说进贡公鸡蛋的来了,忙叫宣进殿来。皇帝一看是个青年,就问他是谁,来做什么?
解缙答道:“小民叫解缙,是代李尚书来进贡的。”
皇帝又问:“李尚书是你什么人?”
解缙回答:“是我岳父。”
皇帝说:“你岳父为什么不亲自来?”
解缙说:“我岳父在家生小孩,不能来。”
皇帝哈哈大笑:“男人怎么会生孩子?”
解缙忙说:“陛下圣明!男人不会生孩子,公鸡哪会生蛋?”
皇帝一听,有道理,进贡公鸡蛋一事就不提了。
相传解缙19岁考中江西解元后,出游到一道观,口渴求饮,老道士慕他的大名,便出个上联试他:“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其中三个“解”字虽相同,却是既不同音,也不同意。下联也要如此,难度很大。解缙却不费工夫属对道:“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这三个“乐”字也不同音。老道士啧啧赞叹,便拿了自己的画像来拜见,恭恭敬敬地请解缙为其题诗。解缙接过画像,当即笔走龙蛇般连写了三个“贼”字。老道士一见,又惊又怒,正欲发作,只见解缙含笑从容续写,连同前面所写的三个“贼”字,成了一首颇有情趣的题画诗:
贼、贼、贼,有影无形拿不得。
只缘偷却仙丹药,而今反作蓬莱客。
“蓬莱”是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道士作了“蓬莱客”,就意味着成了仙;相传八仙过海就是从蓬莱阁起程的。此诗先说这位道士是贼,接下来遂将“贼”字妙解为对其修行的称赞。难怪老道士读罢,由惊怒转为惊喜,不禁佩服解缙的才思绝伦。
解缙当官时,深受明成祖朱棣器重。朱棣为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后起兵自称“靖难”,夺取帝位,即明成祖,年号永乐。据说朱棣当了皇帝之后,为立太子事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解缙正奉旨zuǎn修《永乐大典》,很受永乐皇帝朱棣的赏识。朱棣于是就此事密召解缙,解缙进得宫来,就立太子事发表自己的看法:“立子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人心归附,若弃长立次,必兴争端。”因朱棣自己不是长子,对此说不感兴趣,心中仍存犹豫。
正在这时,内宫太监送来一幅名为《彪虎图》的画:一只白额吊睛虎回首望身后幼虎,情状甚为亲昵。解缙见此图,当即吟诗曰:
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
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朱棣听了,知道解缙是借着题诗婉转进谏,颇受启示,当即决定立长子高炽为皇太子,即后来的仁宗。
相传,永乐皇帝有一天突然对解缙说:“你知道昨夜宫中有喜事吗?你就此吟首诗吧!”解缙就“有喜”二字,想到可能是皇后生产,便吟:君王昨夜降金龙。
把皇子喻为“金龙”,本是吉语。岂料永乐皇帝却说:“生的是个女孩。”
解缙眼珠一转,马上续道:化作嫦娥下九重。
通过一个“化”字,将生男改为生女,可谓巧妙自然,天衣无缝。
永乐皇帝本是借此题为难解缙,于是故意叹口气说:“可惜刚出生便告夭折。”
解缙早有准备,脱口应道:料是人间留不住。
永乐皇帝又说:“已将尸体扔到池塘里去了。”
解缙转口又吟:翻身跳入水晶宫。
这场君臣对话,充分表现了解缙出口成章,应付自如,正因为如此,才使避讳之语得以巧妙妥帖的解释。
有一次解缙与永乐皇帝在花园游玩,皇帝突然命解缙以鸡冠花作诗,解缙略一思索,起句道:鸡冠本是胭脂染,一语刚落,只见皇帝从身后取出所执白鸡冠花,说:“不是胭脂红,是白的。”解缙随机应变,当即又吟:今日为何淡淡妆?只因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
解缙应对如流,用语不凡,联想奇妙,永乐皇帝听了甚为高兴。
解缙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诗歌、书法、散文等方面也很有成就。他才华横溢,下笔不能自休。尤工五言诗,现存诗五百余首。他的古体歌行,气势奔放,想象丰富,逼似李白,而律诗绝句,亦近唐人。他又擅长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用笔之精妙,出人意表;尤其是他主持修编《永乐大典》,为中华民族保留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为后人所敬仰。
解缙一生刚正不阿,不畏权势,因为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得罪了皇次子朱高煦被陷害,被以“无人臣礼”的罪名逮捕入狱,最后被活埋雪中冻死。直到成化元年,朝廷才为解缙平反昭雪,恢复官职,赠朝议大夫,谥文毅。只是,世间已无解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