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月暮鬼故事 > 长篇鬼故事 >

百僧智解陂下围

时间:2021-03-16 11:30 | 栏目: 长篇鬼故事 | 点击:

点击全文阅读

百僧智解陂下围

佛语有云:为忠义者,舍身成仁。在神佛共济的陂下村,关于神庙、佛教,更甚至关于宗族的延续、舍身成仁的诠释,一直都流传着一段感人至深的佳话。

每每谈及这感人而又心酸的往事,陂下村人都不禁感慨万分同时又引以为傲。这段故事便是关于陂下最古老的神庙——护庵。神庙之神不仅在于庙本身的灵性,更在于它拯救众生的慈悲之心、匡扶正义的侠义之情。

陂下村古称潭溪,在明正统年间,村里丁财兴旺,族人商议,潭溪之地形惟西北低且空,应建庵为关锁,以卫护村庄,故名曰护庵,也叫文明山。初时规模不算很大,中间建佛堂,两侧建书舍,促族中弟子成学业,一举而两善皆得。经过多年努力规模很大,书舍左、右、后有二层僧人宿舍100间及相关设施,收得僧人100位,即为护庵首批弟子。

护庵地界景秀人和,从大眼塘到护庵前这大片水田都归庵里所有,由庵中所请农工三人长期耕种这十余石水田。此地水源很好,注入大眼塘的水向下自流到庵前一大圳,尔后流水改道向上流,流出一里多路入富水河,形成一上一下两股流水,成为村里第一大奇观。圳上有座小石拱桥,过桥即进入护庵界地。

佛堂有一尊五尺余高的樟树雕成的护庵菩萨,加上100名僧人,就当时而言成为第二、三奇观。庵内的僧人天天打鼓、撞钟、诵经、拜佛,在木鱼青灯的陪伴下默默地为百姓祈福,香火自然也是相当旺盛。在如此圣地,僧民和谐共处,其乐融融,宛如生活在桃源仙境一般。庵中僧主更是慈悲为怀,被陂下族人所敬重,成为族人心中的活菩萨。

然而,不幸发生了,它像晴天霹雳般地打破了村庄的和谐,打碎了族人的美好家园。清朝咸丰年间,一股土匪攻入陂下村,陂下村人奋起抵抗,并杀死敌军的一个头目彭森茂。也正因如此,土匪为了报复,对陂下村进行了猛烈地攻击,族人终因寡不敌众,败下阵来。在这危急情况之下,族长立即安排族人转移,可想到村中的神庙可能受影响,于是特别派族人去护庵走一趟,让其告知庵中僧人:他们是出家之人,与世无争,土匪是不会拿他们怎么样的。所以只须安心留在庵内,不必惊慌,更不必逃走。

族人马不停蹄地赶到护庵,把族长的话转告给了僧主,可是僧主听后却说:“当初‘建庵为关锁’就是‘籍以卫护村庄’,我们的责任就是要保卫陂下啊!如今村庄有难,岂有不闻不问之理,况且族人待我辈之诚挚,我等自是要与之同生死,共患难啊!”

“可是,僧主,您要知道,这次来的可不是一般的强盗土匪,他们是有着刀枪的土匪呀!何况这次他们是为报复陂下村而来,倘若你们与我族人在一起,恐刀箭不长眼啊!为了使你们免受牵连,你们就安心在庙里呆着,千万别出来乱跑,这样他们就没理由开罪你们。”

“小施主,道理我僧众都懂,如今陂下危急,我们是说什么也不能置若罔闻!还烦禀族长,我僧众就是死也要和你们族人死在一起!”僧主斩钉截铁地说。

派去护庵的族人终究没能劝得僧人安心留下,僧主恐族长怪罪来人,遂与其一同回到村中,见到族长后,僧主对其说:“你我同为潭溪子孙,而今你让我坐视不管,敢问如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啊?难道我们就不该为陂下之存亡而共进退吗?”

“可是你们乃出家之人,真的没有必要和我等族人去冒险啊……”

“好了,不用多说了,我等心意已决,现在时间紧迫,贼军就快攻进来了,就让我们和你们族人一起走吧!”

族长泣涕涟涟,但又无法阻止他们,只好同意他们和族人一起分多条路逃走。

然而,众僧岂是贪生怕死之人,他们一定要和族人一起走的原因又岂止是“同根生”这么简单!是僧主看到了此次潭溪面临的严重危机、村民的寡不敌众,看到他们生活的土地正在被他人侵犯。他早就和众弟子商议好了,一定要为陂下族人做点什么,让他们得以安全脱险。

因此,在族长组织撤离的时候,僧主一再要求要把庵中的这100名僧人分成好几拨人,分散开来,与各个村民小队一起分别按不同路线逃离村庄。刚开始僧民都是按照族长设定的路线撤离陂下村,并且每一队里的僧人都故意在撤离过程中转移到村民队伍的最后面,由于大家都忙着逃离,无暇顾及,也就无人发觉僧众的这种“自然的举动”。

其中有一队撤离的队伍,出了陂下地界后,却突然发现跟着他们一起出村的僧人不见了,本以为他们可能是走丢了,或者按别的路线逃走了。但是后来,村民发现自己错了,因为当有幸逃脱追兵的村民聚集到了一起,惊奇地发现,那100名僧人都在他们脱险之时离奇失踪!并且在那一别之后,陂下族人就再也没有见过那100名僧人,这件事也一直困惑着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不知过了多久,有一位当年参加过那次逃亡的老人讲起关于那件百僧离奇失踪的怪事:

“当时我因为脚受伤,跑不快,很快就掉了队,我在后面拼命地追赶着队伍,所以我看到了一切……”他哽咽了,“他们死了,都死了!我看到他们故意走在队伍后头,为的是帮助那些受伤或腿脚不麻利的族人,他们搀扶着他们,实在走不动的,他们就背着往前走!我实在太慢了,甚至落在了所有人的后面,追也追不上了。我以为我必死无疑,可眼看就要脱离危险区时,他们却悄悄地回来了,还沿路用树叶把族人逃跑的足迹给掩盖了。我看到了好几个小队里的僧人也都回来了,他们聚到一块说了些什么,就四散着分开了,而走的方向都是与族人的逃离方向岔开的。我这才明白过来:原来他们是要把敌人往错误的地方引,这样我们就会有更多时间,也更容易逃走了。我本想叫住他们,可这时却听到敌兵追来的声音,只好躲进树丛里,果真敌人寻着脚印朝他们追了过去,那时他们才刚走不远啊,可我也深知自己无能为力!虽然我因此脱险活了下来,但却一直心存内疚。至于之后的事,大家也都清楚,我想其他的僧人也都是这么做的吧……”

族人在知道这其中原由后,都不禁被这100僧人的义举深深感动。于是,百僧智解陂下之围的故事被族人写成文字,并一代代地保留了下来,为的就是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护庵的首批弟子、潭溪的守护神!

许多年以后,族人重兴潭溪,这座历经磨难却坚持不倒的古村落,终于再现光芒。到光绪辛卯年间,村里重修了护庵中堂佛殿,但后因无人管理,护庵被荒废了,毛竹都长到庵里去了,不久便倒了。

护庵倒了,但这里无疑还是一块风水宝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村里在护庵旧址上建起了“上汽集团陂下希望小学”。而那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也随着希望小学的建立变得愈加深刻,它成了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点击全文阅读

上一篇:百僧智解陂下围
  
下一篇:红叶题诗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