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月暮鬼故事 > 长篇鬼故事 >

贤妻罗旭

时间:2021-03-15 15:01 | 栏目: 长篇鬼故事 | 点击:

点击全文阅读

贤妻罗旭

罗旭,杨万里之妻,罗天文之女。其父罗天文是当时乡里名儒,有这样的评价流传至今——“以诗经为三舍八邑之师。诗学最高,学者争从之,来者必受,受者必训,训之必成。”

罗旭出身名门望族,是大家闺秀。她在成为杨万里的夫人之后,不仅仅是大家闺秀的典范,也成为贤妻良母的榜样。罗旭在其一生当中,没有享受过荣华富贵,不是没有机会享受,是她一生以节俭为本,在丈夫杨万里的影响下同样是“忧百姓之忧,乐百姓之乐”。在对孩子的培养上也从来不落他人,一直都是为儿女的成长倾尽自己的所有。

罗旭嫁给杨万里时,杨万里的仕途还很曲折。当丈夫在仕途上颠簸的时候,她在家乡勤俭持家,与平常百姓一样,参加劳作。当时,很多的人都不知道她是出身于名门望族,只把她当做是平常的农家妇女,因为当时的罗旭根本就是一副农家妇女的打扮,头上从来不戴金玉,只是用平民百姓用的簪,着棉布麻衣。即便是杨万里做了京官以后,罗旭还是没有变过。随夫赴京,也不着绫罗绸缎、锦衣绣裙,穿的只是一般的棉布细绢。

对于丈夫说的话她谨记在心,当时在京做官的杨万里说过,“记料自京还家之费,贮以一匣,锁而置之卧所,戒家人不许市一物,恐累归,日日若醋装者。”罗旭不仅没有责怪自己的丈夫不追求功利,反而很是支持丈夫;她丝毫不违背丈夫的意愿,完全遵照丈夫的训示,做好随时搬离京城的准备,没有丝毫的虚荣心。

在教育孩子方面同样如此,从来不给孩子过度的宠爱,只给孩子必要的保护。这样教育下的成长的孩子一定是与众不同的。在她的教导下,杨万里对自己的孩子很是满意,杨万里本人有这样的诗句流传下来:“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这样的妻子、母亲能有几人能比呢?

罗旭在关心平民百姓方面也是不逊于她的丈夫杨万里的。杨万里辞官回到家乡后,在家乡建筑自己的生活住所,当时正是寒冷的冬天。每天早上,工匠们就会早早地过来工作,罗旭知道每天工匠们那么早就过来了,肯定是来不及吃早饭的,那么冷的冬天肯定很难受。于是,那时已经年过六旬的罗旭每天天没亮就起床,为早上来不及吃早饭的工匠们做好热腾腾的稀饭。这样,工匠们就不用大清早的冒着寒冷的天气、空着肚子工作了。

终于有一天,她自己先病倒了,每天都是寒冷的天气、加上长期的劳累,让她倒下去了。她病倒的那天早上起不来了,她唤来儿子把她扶起来,她还想去为那些工匠们做稀饭。这个时候,她的儿子东山就有些不解了,认为自己的母亲似乎对自己的子女都没有那样的在意,心中不免就有些不快。他跟自己的母亲说:“您自己年纪那么大,怎么还要为那些下人着想呢,那些下人们值得您老人家这样吗?”

年老的罗旭跟她儿子说:“下人也是人啊,他们也有爹娘呀,要是我是他们的娘,你说我看到他们这么早就来工作,这么冷的天还没吃早饭,我如何看得下去啊?儿啊,人要将心比心,只有这样,娘的良心才过得去啊!”

儿子听后,再也不吭声了,下次看到老母亲为那些工匠们做稀饭的时候,还会过去帮忙。

在罗旭八十多岁的时候,仍然常常往返在菜园池塘之间,穿着便衣便服,系着一条围裙,当时她已经被封为诰命夫人了,可她很难让人看得出来是钦封的诰命夫人。有时候,可能就连当时杨万里的老朋友、老熟人都不能把她认出来。好些时候,这位诰命夫人就被人认错过。

一次,杨万里的老友周必大去乡下找杨万里饮酒对诗,但是那里的乡间小路太多、太杂,周必大转好久都没找到杨万里的住处。但就在这时有个老妇人从远处走来,周必大一眼看去,只觉得那老妇人很是面熟,但就是想不起来是谁。没办法,就算不认识也要过去问路。于是,周必大上前去问,没想到那妇人倒是先跟他打起了招呼,只听那妇人说到:“周宰相啊,可是来找我家相公?他正闲着呢。”周必大这时才反应过来,这个面熟的老妇人原来是自己好友的夫人,还好刚才没叫出来,要不还不得被人笑话了。周必大连忙答应着,免得被她发现。

就这样,罗旭引着很不好意思的周必大到了自己的家里,叫来了自己的相公,叫家中仆人为周必大泡茶请座;她对相公和周必大打了声招呼,转身就往外走,她还要去菜园子里择菜。周必大见到杨万里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夸赞——“贤妻,贤妻啊!”这样的罗旭不仅仅是典型的贤德妻子,还是贤良母亲的榜样。

罗旭生育了四男五女,都是“清介绝俗”。九个儿女都是她用自己的乳汁哺育成长的,丈夫杨万里没做官前是这样;丈夫做了京官以后,她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到后来的孩子,她年纪已经比较大了,她自己没什么奶水,有人就劝她请奶妈。但是她只说:“我于心何忍呢?再说,不用母乳来哺育自己儿女的母亲是不忠诚。”就这样,她坚持没有请奶妈,就自己一口奶水、一口米汤的把自己的孩子拉扯大。

罗旭卒于八十余岁,在其原来福国夫人的封号上追封一品秦国夫人。后人缅怀她,还为她树碑立传。有传写道:“诚斋东山清介绝俗,固皆得天资,而妇道母仪所助,亦已多矣。”这是对罗旭贤妻良母形象的深刻描绘。

点击全文阅读

上一篇:天官第
  
下一篇:为何古人喜欢请奶娘喂养孩子,除了哺乳外还有个不能明说的原由!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